降下來了!”
“萬歲!艙室將安全著陸!”
最後一句話,隻有少數幾個人響應。其他人都已消失在大火之中。
“……這是殖民2號在呼喚……達·伽馬……開拓者……你們在聽嗎?我們已經按照與你們的約定,在不知名的行星上播下了種子……感謝你們……我們不知道你們去了哪裏……不過沒關係……阿列克斯……我們曾經失去過……我們曾經流浪過……我們曾經放棄過……”
“但我們終將找到家園。”
從宇宙的角度來觀看,這場大火是不存在的。然而電波刺破蒼穹,堅定地向著遙遠的未來前進。
注釋
①約合一萬年。本文中的時間均用秒為基礎單位,讀者可以稍稍計算一下。一年約合3100萬秒,3年1億秒,30年10億秒,300年100億秒,3000年1000億秒
②電磁波在30萬千米/秒以下為第一速度,超過這個速度,在120萬千米/秒以下為第二速度。而若想登錄銀河文明網,則需要使用波速在每秒2400萬千米的第三速度。
③銀河通用長度單位,1特拉斯約合130萬光年。
本文原載於《科幻世界》2007年第12期
點評
拉拉能用最不著調的口氣講述最宏大的故事,卻又總是動人心弦。
一個遙遠未來的故事,卻通過追尋逝去的電波這種特別的方式,而奇妙地充滿了傷感和懷舊的味道。
戴錦華說,好的商業片的價值在於你看完了之後,又有勇氣再活一個禮拜。好的科幻小說何嚐不是如此呢?
宇宙有多大呢?生命有多孤獨呢?逝去的過往還能追尋麼?我們隻不過是滄海的一粒小塵埃吧,宇宙的玩笑常常殘酷到了華麗的地步,這想起來真讓人有點難過,甚至絕望。好在還有一種叫“科幻”的東西,讓我們去遐想:宇宙那麼大,我們的聲聲呼喚,雖然已經遠逝,卻還在深邃的星空中微弱地跳躍,也許真的能夠在幾千億秒之後,被一個外星人收聽到我們的悲傷吧。
宇宙是冰冷的,可我們能夠給自己製造一種叫做悲壯和崇高的感覺,然後慨歎兩聲,心頭酸溜溜幾下,然後鼓起勁兒,繼續活下去,並且想象著人類的堅忍不拔。⌒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我又想起了小時候晚上一個人在家,扭動著收音機的旋鈕,接收著遙遠地方發來的聲音。那些電台節目讓人感到安慰,而那些古怪的噪音則奇怪、好玩又有點陰森,我覺得自己在傾聽宇宙。
現在想來,那些噪音,也許真的是許多年前外星人在唱歌吧?
而如今,不但天空總是看不見星星,就連廣播,也很久不聽了呢。
於是我開始想要去看那部同名的經典的黑白電影。
(賈立元)
《永不消失的電波》 作者:拉拉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