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學趙鬱秀多年忙碌於遼寧兒童文學事業,現已80餘歲高齡了,還能抽暇不斷發表文章,不斷有新書出版,我為之驚喜。我翻閱的這部紀實文學部分書稿,正如我文前所說,是追述中國重大革命曆史進程、唱響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故事。自建黨始,毛澤東同誌領導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至九一八事變中國全民奮起抗戰,有浴血白山黑水的東北抗聯英雄,有一二?九運動的青年先鋒,有一?二八淞滬戰役的勇士,還有揚名中外的中國遠征軍。雖然不是作者親曆,但都是親曆者親口訴說,作者多年親自接觸、專題訪問,是有曆史依據的真實故事。作者沒有經曆過抗日戰爭,但她目睹了日寇對東北的霸占和統治,經曆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烽火歲月,她書寫的革命前輩、紅軍將士、抗戰人物大多都是她在那個年代相識、相知的,有感情交流,有共鳴,所講述的中國故事雖非金戈鐵馬、槍林彈雨,但所選取的活生生的細節,真實可信,實事,實錄,描寫形象,感人至深。
《夢想的力量》是作者對抗戰老作家的追思。記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時,《人民日報》曾開設一專欄——《銘記,抗戰中的文藝》,其中一期為“抗戰中的文學”,醒目首題為“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這裏著重介紹了早早舉起抗日大旗的東北作家群。對此,本書中均有專題書寫,有蕭紅的知友白朗、端木蕻良,有蕭軍的知友舒群、羅烽,還有雷加,以及雖無專題采訪也有文字介紹的李輝英、駱賓基等。他們以自己的作品深情書寫了國破家亡、人民遭難的曆史和中國人民頑強的抗爭精神,正如《人民日報》所述,“每一個字都是滾燙的呐喊”。
書中所追思的作家,除被譽為“抗戰文學開拓者”的東北作家群外,還有兩位以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使廣大人民特別是人民解放軍和廣大少年兒童深深敬仰的抗戰詩人、作家,那就是軍歌詞作者公木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詞作者方冰,他們都是本書作者早已熟悉並尊重的領導和同誌。作者以崇敬的心情和簡潔的筆鋒介紹了他們創作經典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當時的心態與激情,更通過諸多故事,展示了他們高尚的人品和文品。
神聖的抗戰精神和民族精魂,在前輩老舍和丁玲等名家身上更有鮮明體現。老舍在抗戰大後方,被推舉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領導人,他曾奔赴延安得到毛澤東和朱德的接見。丁玲以“武將軍”姿態率領西北戰地服務團跋涉在如火如荼的山西前線。著名音樂家李劫夫,就是在丁玲領導下於戰火征程中提筆作曲,並經丁玲丈夫陳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這些生活細節在我所讀到的諸多評介丁玲的文章和書籍中尚無見聞。大作家、大音樂家在抗戰硝煙中結識,在強勁的軍旅步伐中飛躍,正體現了神聖的抗戰精神和民族精魂。
我的同學趙鬱秀多年忙碌於遼寧兒童文學事業,現已80餘歲高齡了,還能抽暇不斷發表文章,不斷有新書出版,我為之驚喜。我翻閱的這部紀實文學部分書稿,正如我文前所說,是追述中國重大革命曆史進程、唱響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故事。自建黨始,毛澤東同誌領導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至九一八事變中國全民奮起抗戰,有浴血白山黑水的東北抗聯英雄,有一二?九運動的青年先鋒,有一?二八淞滬戰役的勇士,還有揚名中外的中國遠征軍。雖然不是作者親曆,但都是親曆者親口訴說,作者多年親自接觸、專題訪問,是有曆史依據的真實故事。作者沒有經曆過抗日戰爭,但她目睹了日寇對東北的霸占和統治,經曆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烽火歲月,她書寫的革命前輩、紅軍將士、抗戰人物大多都是她在那個年代相識、相知的,有感情交流,有共鳴,所講述的中國故事雖非金戈鐵馬、槍林彈雨,但所選取的活生生的細節,真實可信,實事,實錄,描寫形象,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