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善待自己的胃腸 (1)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胃
胃:胃是一個中空的彈性囊袋,它的兩端(上端賁門、下端幽門)都有括約肌守衛,上端通食管,下端通十二指腸,可隨攝入食物的多少縮小和膨大。人吃東西時食物團通過食管首先進到胃底,胃再運動,把已經吃進來的食物向下向外推向胃壁,對食物進行研磨,加入胃液(消化液)。胃的主要功能是把食物分解成簡單的成分,使其變成半流質的食糜,並加入消化液,然後暫時儲存著,到適當時候,再經幽門進入十二指腸。
胃裏含有胃液。每天胃液的分泌量大約有2 000毫升。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鹽酸、黏液等成分,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質、殺菌等。
胃液中所含的鹽酸也叫胃酸,呈酸性,是用來消化食物的。一般情況下不會侵蝕胃壁,這是因為胃黏膜中分泌的黏液形成了一個保護層,將胃酸隔離在外麵,不能直接接觸胃壁。另外,胃黏膜中還能分泌堿性的物質,使黏液層呈堿性,這樣就能中和胃酸,更好地保護胃黏膜。如果這個保護層出現問題,胃酸就會損傷黏膜,引起胃潰瘍。
胃內每天要進入大量的食物,食物性質不同,容易傷著胃,胃也易受外環境侵害。所以,要注意胃的保養。
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腸
腸分為小腸和大腸。
小腸:成人的小腸一般長六七米,直徑3厘米至4厘米,它又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3個部分。食物從胃的出口幽門出來後即進入十二指腸——小腸的起點。小腸的作用是從食物中吸收養分。食物在小腸內的通過時間為1小時至3小時,消化食物的速度恰好能保證對營養成分的充分吸收。
大腸:大腸位於腹腔內,圍繞在彎彎曲曲的小腸外側。大腸包括結腸和直腸。大腸長度在1米以上(隻有小腸的1/4長),比小腸寬(直徑)2倍多。大腸不直接進行消化,它的主要功能是重新吸收水分,以維持體液平衡,使廢物更容易排出。大腸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幾部分。盲腸是連接小腸與結腸的一個短的盲袋。從小腸末端的回盲瓣開始到直腸起始部,稱為結腸,結腸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經消化的食物到達結腸,表明身體所需的營養吸收過程已完成。直腸是人體消化的最後一段,它主要是吸收水分。當糞便到達直腸時,直腸就會收縮,肛門周圍的括約肌鬆弛,促使糞便排出體外。
善待胃腸從健康飲食開始
第一是飲食健康。對於胃的日常保養,首要的原則是飲食健康。大魚大肉之類要減少,特別是不要貪煙酒。大魚大肉等酸性食品吃多了,會使體內的酸性物質積聚,進而造成胃酸過多,導致胃灼熱、反酸、胃潰瘍。吸煙飲酒都會刺激胃酸分泌,減少血液供應,降低腸胃消化功能,使胃黏膜受到傷害。
注意飲食均衡,多吃些蔬菜、水果,食物越雜越好,不要挑食。有些食物要常吃,如主食多吃小米可暖胃,易消化吸收,胃腸都不受累。副食多吃豆製品及南瓜。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酶類,易於消化。《本草綱目》載豆腐“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清·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豆腐“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南瓜內含有維生素和果膠,能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保護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小米、豆腐、南瓜是養胃食物,日常宜多吃。
第二是飲食要有規律。要堅決避免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態,盡量做到定時進餐,每日可定時進食5~6次,進食量少,能減輕胃的負擔,避免胃部過度擴張,進餐次數多,可使胃中經常存有少量食物,減輕胃酸分泌過多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