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九鼎的真相(4)(1 / 3)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裏的刀的形狀和漢刀差不多?”陳步雲突然問道。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準確,雖然我們在小時候看革命影片,時常能見到戰士們拿著大刀和日本鬼子肉搏的場景。這種刀的刀柄較短,長度卻至少在六十厘米以上,甚至有長一米多的,並且無一例外在刀柄外側製成扁圓的環狀,所以也被稱為環首刀。

我細細一想,我放在腳底下,準備對抗敵人進攻的,正好是這種環首刀,這種刀是漢武帝時為了抵禦匈奴而發明的。因此僅僅從刀的形製來看,這個城堡的建立,起碼應該在漢武帝之後,不過當時武器早就是用鐵器了,這裏出現了青銅製的武器,顯然不能用技術條件來解釋,隻能說是因為原料的限製了。

十六國時,出現在中原地區的刀有兩種:漢族士兵用的刀還是環首刀,少數民族士兵用的是圓頭彎刀。直到唐朝時,人們用的刀才有了改革,成了帶柄長一米左右的長窄型刀,當時稱“陌刀”,將柄截短一點,就成了現在的日本武士刀。

想到這裏,我於是頷首說道:“對,當時前涼士兵,確實很有可能還是使用環首刀,出現了青銅製的環首刀,並不能證明這城堡不是在前涼時建造的。”說到這裏,我覺得陳步雲的推斷非常有道理,確實,這個城堡附近,很可能就有著另一個西王母石室。

從張天錫留下的地圖來看,這裏確實已經是地圖所指的藏寶地。我們之所以一直被迷惑,關鍵一點,還在於這個高聳的城堡,使我們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居然沒意識到,我們其實可能已經到了目的地。當然,怎麼找到那個神秘的藏寶地,則是另外一回事。

這麼一分析,我們終於恍然大悟。確實,在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如果你隨心所欲,不仔細地分析的話,往往就會陷入一團迷霧之中,再也找不到方向,最後隻是陷入種種迷思之中。幸好,我們這些人經過專業訓練,學會了怎麼去思考問題,這樣,擺在我們麵前的種種迷霧就能一層層被剝開,最後顯露出事情的真相。

在這中間,馬岌的這首詩應該是個揭開巨大秘密的鑰匙,因為如果不是真實到達現場,他是絕不會憑著自己的想象寫出“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奇木蓊鬱,蔚若鄧林。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這類詩句的。

“揭開這個秘密,最關鍵是在後麵兩句。‘其人如玉’,這句話從字麵上來看,應該是說西王母這人長得如何如何漂亮,就和玉石雕的一樣。不過,如果這樣的話,‘維國之琛’就不太好解釋,難道說她就像寶玉一樣,對國家很重要?如果這樣的話,這段話就有點說不通了。”陳步雲皺著眉頭說。

季慎一直在我們身邊聽著,聽到這裏,他也插嘴說道:“不僅如此,‘室邇人遐’這句話也大有深意,馬岌在這裏說的是石室很近,但是人很遠,讓他很操勞。不過這麼說,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難道不能解釋說,他為了設置這個藏寶地點,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嗎?”

我聽著他們的議論,覺得古代漢語實在是太含糊,一點也不精確,一句普通的話可以這樣理解,也能那樣理解。要破解出這個一千多年前古人設置的謎團,實在是太艱難!

想到這裏,我腦子裏突然出現了一個想法,馬岌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雖然當時山水詩還沒有盛行,但可以把這首詩看成一種未來的趨勢。如果這個推斷是正確的,那麼馬岌寫這首詩的前兩句的地點,就應該在這祁連山中,因為這首詩名字叫《題宋纖石壁詩》,它應該寫在一個石壁上的,然後被人傳抄出來。

既然有這麼一個推斷,這首詩的前兩句就是寫實的,在這首詩裏,馬岌無意中透露出了西王母石壁的準確地點,也就是這個石室的入口處,可以看到兩個場景:一個是“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另一個則是“奇木蓊鬱,蔚若鄧林”。在這種情況下,他才會發出“室邇人遐”的感歎。

想到這裏,我頓時覺得豁然開朗:要知道,因為建了城堡,“丹崖百丈”和“奇木蓊鬱”這兩種場景隻能在一個地方看到,那就是在城牆上!之前,我之所以忽略了這兩句對地點的指導作用,是因為我下意識地認為,“丹崖百丈”這個場景肯定是要抬頭看的,其實不然,這種場景也大可站在城牆上低頭看,而且低頭看,更有一種對高度的恐懼感,否則,我們所在的這個城牆也隻不過隻有六七米高,怎麼能稱得上“丹崖百丈”呢?

“哦,原來馬岌寫這首詩,是在城牆建好了,他站在城牆上,一麵低頭看著這讓他頭暈目眩的懸崖,一麵回頭望望包在牆內鬱鬱蔥蔥的樹木,然後發出如此的感歎,這樣推算出來,顯然這石室的出口就在城牆的附近。”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