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多,一份批複傳到他的辦公桌上。
一:同意陳濤院長的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吸取人才(具體條件見附表)並在三天內,到QD第三武器科研所報道。
二:在科研所旁邊建立一個新的校區,中央全額撥款,成立紅星高科建設基地。
三:任命陳濤兼任基地校長、建設領導組組長、全權領導工作。
張建同誌兼任政治部主任;楊岸佶兼任教務處主任;GAW劉建龍兼任安保處主任;王蓉兼任後勤部主任。
四:紅星高科建設基地,直屬中科院。擁有獨自自主權,任何單位無權加以幹涉。
五:此批複內容從即日起實施,同時轉發各科研單位。
五點左右,陳院長手持這份批複,在全院職工大會上宣讀。
並且在本所選定了二十二人,作為岸佶的新三組,而原來的人因為不夠條件,隻有二位入圍。
望著入圍的這兩個人,剩下人決定,一定通過努力再次回去,因為小小組長在那裏!
會後十一分鍾,新的核心三組成立了!--半年後,它迅速成為華龍國最為著名,真正的核心研究組。
據統計,此後一段時間,全國所有高科技的研究成果中,這個組竟然占,總比例的百分之九十三點七!
翌日,楊岸佶回到這裏,隻可惜物雖在,人卻非。
小組會議中,他宣布了研究所的任免通知後,就讓大家集思廣益,構想一下未來科學的發展方向。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發表自己的幻想。並且記錄在案。
“您們一些的構思,或許將成為我們日後研究發展的主要目標!”
“高科技產品中,有這麼一句話,隻有你想不到的,才是未來科技的主流和方向......”
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天開始了,把同事的各種想法歸類後,他最終確定。
在開展研究課題的同時,也把自己的,一些七級文明的理念摻雜到裏麵。
集數激光炮的課題被最先拿到桌麵上,這其實是七級文明的尖端武器。
它類似於上世紀,前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
改製後,巨型的激光炮將為九排,每排十個發射口。並且可以自由上下移動三十度角。
每個炮管又同時可以做,四十度的平行弧形轉移。發射時,可產生一束直徑達三米的光芒。
其有效距離達二百三十千米,接觸麵可以產生一億三千萬度的瞬時高溫。
第二個課題是--超遠型離子炮和大口徑粒子炮。這也是一種七級尖端的軍事艦載武器......
在楊岸佶的歸類之中,同時確定了單兵防禦係統,以及外骨骼(暨動力機甲的前身)的研究方向。
他以個人作為研究成果的單位,就是每人都有一個不同的課題!
首創因才而行,因力而行的教學觀點和理念,適時的進行一係列的提示和指導。
同時,還分身到紅星高科建設基地,為其設定全新的,教學任務以及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