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祖國體育事業(2)(1 / 1)

中國能夠舉辦奧運會,是霍英東畢生最大的願望。1991年2月,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北京將申辦2000年27屆夏季奧運會。聽聞這一消息,霍英東的內心激情澎湃,他雖然不是中國申奧委員會的成員,但卻是北京申辦奧運會最得力的幕後活動家。那段時間,霍英東向不少國際奧委會執委遊說,希望他們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

1993年,奧林匹克博物館在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瑞士洛桑落成,館中央有一座大理石牆,牆上每塊大理石都刻有捐款超過100萬美元的捐款者的名字。別的大理石上刻的都是各大公司的名字,隻有居中的一塊大理石刻著唯一捐款的奧委會——中國奧委會。然而,真正的捐款者卻是霍英東。雖然那一次申奧北京以微弱票數落敗於澳大利亞的悉尼,給了霍英東不小的打擊,但他深信,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終有一天,中國將主辦出一屆讓世界矚目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而他的這一夙願終於在2002年的莫斯科得以實現。

霍英東當時年歲已高,無法親赴莫斯科見證這一偉大時刻,他便讓擔任香港奧委會主席的兒子霍震霆代為出力。當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獲勝時,霍英東立即在香港的家中與身在莫斯科的霍震霆通電話,父子二人十分興奮,在電話裏反複地說:“我們贏了!我們贏了!”那時已是淩晨時分,巨大的喜悅讓霍英東興奮無比,他立即驅車趕到九龍公園與眾多香港市民一起慶祝。慶祝活動結束後,回到家中的霍英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後興奮得索性跳進遊泳池暢遊“降溫”。在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後,霍英東又為北京奧運會造價達8億元人民幣的奧運遊泳館“水立方”捐資2億元。二十多年來,霍英東單為中國體育事業的捐款就已經超過了8億元。

對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霍英東充滿了期待,遺憾的是他最終未能親眼目睹這一華夏盛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