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能瘦下來。”曉麗不好意思地微笑。
“是愛情的力量吧!真是幸運又厲害的男孩子啊!”老板仍然誤會曉麗上個星期五是和男孩子約會去了。“有機會可要介紹來認識一下啊,讓老板替你過過目!”
“好,有機會一定會介紹的。”曉麗說。
人瘦,比較好看,別人對你的態度似乎也會變得比較好。
曉麗的老板對她的態度比以前更親切了,連她每天都要求準時下班,都沒有異議。
她從體重計上下來,穿上運動衣,又到公園去跑步。
她的心情是愉快的,因爲她知道,明天,她又會再輕若幹公斤。
她會一直繼續變瘦,成爲正常人的一員,得到她應有的待遇。
<% END IF %>
作家的話:
☆、第一章:瘦身的時代 (6)
6
“今天還是沒有新突破嗎?”實驗室助理推開實驗室的門,剛好碰到正要脫下塑膠手套的郭文素。
文素擡眼瞄了一下她的實驗室助理,站起來把手上的手套丟進垃圾桶裏:“走吧,去喝杯東西;是星期五的晚上呢。”
“好啊。” 實驗室助理憨憨地笑了笑。
“但在那之前,我先得把我的辦公室的門鎖好。”文素繞過實驗室助理,離開實驗室,通過狹長的醫院走廊,再轉進自己的辦公室。
她推開上頭印著“郭文素醫生,醫學微生物學家”頭銜的辦公室門,把身上的實驗白袍脫下,掛好,然後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掏出鑰匙,把辦公室門上鎖,接著便轉身,快步走出醫院。
與實驗室助理在酒吧喝了幾杯後,文素就付錢離開,留下與酒吧裏某女郎對上眼的實驗室助理。
“郭醫生,打擊耐藥性病菌的研究,我相信一定會成功的。我們隻要再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突破的,別讓自己太壓力了。”臨走前,實驗室助理善意地按了按文素的肩膀,說了幾句安慰話。
文素微笑點點頭,告訴助理她會好好照顧自己,接著就跳上車子,駕回自己的住所。
在自己的公寓裏,文素泡了一杯咖啡,洗澡後穿上舒適的衣服,坐在窗邊欣賞城市的夜景。
她還沒有把濕漉漉的頭發吹幹,隻任由發絲貼在額頭上。她想著自己的耐藥性病菌研究、與院方研究資助組的會議內容、實驗室助理的話。
打擊耐藥性病菌的研究,是一個受到極大關注的市場。
2009年,全球市場對傳染病的治療為904億美元,而預計將在2014年達到1380億美元。針對細菌及真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療占了市場的53%,是最大的市場份額。
耐藥性病菌的產生,與人們長久以來依賴的抗生素有直接的關係。
世界第一種被發現及應用於臨床上的抗生素是盤尼西林,或稱青黴素。1928年,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實驗室裏無意中發現,一個被汙染的葡萄球菌培養皿中,其生長現象被一稱爲“青黴素”的青色黴菌所抑製。
隨後,在1939年,澳洲旅英病理學家弗洛理(Howard Walter Florey)及其同僚錢恩(Ernst Boris Chain),證實了青黴素能有效保護動物不受細菌感染威脅。1941年,青黴素進行第一次人體試驗,證實了其對細菌感染症狀的治療效果。
從此,各界科學家陸續發現幾千多種抗生素。到2003年,美國疾病管製局的檔案資料顯示臨床使用的抗生素,已達150多種。
然而抗生素的開發,卻阻止不了世界正被逐漸強大的細菌耐藥性所威脅著的趨勢。抗生素通過滅殺細菌發揮治療的效果,而細菌也通過與抗生素接觸的經驗,及其他多種形式,逐漸對抗生素產生抵抗作用,以避免被滅殺。細菌這種進化抵抗作用的現象稱爲“細菌耐藥”。
2010年8月,科學家發現了對大部分常用抗生素都擁有耐藥性的一種帶有“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這種耐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代表了世界正麵臨著“無藥可救”的時代來臨的威脅。
在1994年至2010年間,每年有約44萬綜新染上耐多藥性的肺結核細菌(MDR-TB)的個案,而至少有15萬人因而死亡。而在美國,單2005年,就有近95千人在住院期間感染嚴重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估計造成19千人死亡。
麵對這種威脅,人類的做法隻有找出抑製或避免細菌耐藥性的方法,才能挽救惡化的現象。
目前,打擊耐藥性病菌這方麵的研究多關注在幾個方麵:直接針對耐藥細菌研究開發新的抗生素、克服細菌產生耐藥性,及研究抗生素的替代產品。
感染病專家、流行病學家、醫學微生物學家,都通通一起跳到這條船上,各自往自己相信的方向邁進,互相競爭著誰會先找到能大量製造銷售,能達到醫療普遍化的一種打擊耐藥性病菌的方法。
就像所有剛開始的科學實驗一樣,沒有人知道到底哪一種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甚至也沒有人知道是否哪一個研究方向是不會有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