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頭疼的人際問題,該對誰說心裏話(3)(2 / 2)

我以前也不喜歡父母在自己耳邊嘮叨,其實誰喜歡呢?我敢說你的父母也不喜歡的,這都是正常現象。可是他們為什麼還會嘮叨呢?因為關心和愛。正因為關心他們才不得不叮嚀,正因為愛才一遍又一遍地囑咐。如果損失幾千、幾萬元錢他們可以接受,可是你出了事卻是萬萬接受不了的。現在我的母親已經快六十歲了,每次通電話她都會把一件事情重複很多遍,甚至前幾天講過的事情又翻來覆去地講。我知道,這是母親在惦記我,她說得越多,說明她越在意。既然能讓母親找到一個傾聽的對象,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父母為了能給你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外出打工、辛勤工作的時候,你是否可以體諒下他們的辛苦呢?你能抱怨父母,那父母向誰抱怨呢?假如有一天看到你的父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裏,你是否會主動倒杯水給他?會不會給他捶捶背?會不會跟他說“爸爸您辛苦了”這樣簡單而又溫馨的話?

父母的愛很深沉,父母也很可憐,你是否願意了解下他們呢?不要拿自己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作為借口,你完全可以抽出來一兩個小時跟父母溝通下。請記住,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你可以主動起來的。

愛可以重來

同父母和諧相處,不再為父母的不理解而煩惱一定是你渴望的吧?我相信你能做到,更重要的是希望你願意做到。對於如何理解父母並與之和諧相處,我給你五條建議。

不要把想法憋在心中,嚐試著和父母分享。也許這些想法不成熟,但是畢竟是你的想法,甚至是你的困惑,嚐試著與他們分享你在學校的收獲和困惑,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

在你和父母溝通時,建議你以這樣的方式解決:先理解父母的方式;再分享你的想法並尋求父母的理解;再和父母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找到機會和解決問題的想法;最後確定最好的解決方式,並且驗證它。

也許,你還不能完全放開去跟父母溝通,但你可以先做這樣的事情:把自己內心的想法發泄出來,采取心理谘詢中的“空椅子對話”。拿兩把椅子,找一個適當的位置,讓兩個椅子正對,你坐在一個椅子上,想象媽媽或爸爸就坐在對麵那把空椅子上。對著空椅子,你可以把平時想說而不敢說的話都說出來。這些話可以是對媽媽或爸爸的感謝、關心,也可以是對媽媽或爸爸的不滿,也可以是對媽媽或爸爸的建議,也可以是自己的困惑、抱負或希望得到的幫助等。假如有條件你可以錄製下來交給你的媽媽或爸爸。

嚐試著去了解你的父母。你常說他們不了解你,可是你又何嚐了解他們呢?特別是做了前麵了解父母的小調查後,看看自己還有哪些方麵不了解父母,然後嚐試著去了解他們的點點滴滴吧,你會對父母有個新的認識。

沒有完美的父母,不要苛求父母。他們也會犯錯誤,給他們成長的機會吧。在你的世界裏,你也是他們的老師,嚐試著做做老師,對他們要寬容。

注意生活中的小事情。一句溫暖的話、一個甜美的笑容都會給你父母溫馨的感覺。他們也不容易,當他們對你有所幫助時,請主動說聲“謝謝”。你也可以主動些,告訴他們“我來幫忙”,更不要吝嗇你的“我愛你媽媽”、“我愛你爸爸”。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事情不是沒法子解決,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改變。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與父母相處,最核心的是:先理解父母,再讓父母理解你,要抱有雙贏的態度。

當你和父母產生分歧甚至矛盾衝突時,你可以遵循下邊六個步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見表5-5):

第一步,明確是哪裏發生了衝突。

第二步,明確雙方的矛盾分歧是什麼。

第三步,對於衝突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第四步,明確哪些解決方法是父母不能接受的,哪些解決方法是你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哪些解決方法是你和父母都能接受的。

第六步,檢驗解決方法是否有效。

表5-5 家庭分歧解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