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帶著槍傷成功逃生回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帶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
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泰勒牧師講完故事之後,又向全班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很多人都淺嚐輒止,望而卻步了。
幾天後,班上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的麵前,從頭到尾按要求背了下來,竟然一字不落,沒出一點差錯。到了最後,簡直成了聲情並茂地朗誦。
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非常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讚歎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如何能背下這麼長的文字呢?”
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竭盡全力。”
16年後,那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但很多同學不敢相信自己的潛力。當然,這個潛力不一定是在學習上,你總有個方麵是優秀的。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潛能隻開發了2%~8%左右,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也隻開發了12%左右。一個人如果開發了50%的潛能,就可以背誦400本書,可以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還可以掌握20多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以上的潛能處於沉睡狀態。誰要想創造奇跡,僅僅做到盡力而為還不夠,必須竭盡全力才行。
魔法二:不要幻想自己失敗之後有父母幫你解決一切,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孤兒”。很矛盾吧?我建議你多跟父母交流,可怎麼又讓你把自己想象成孤兒呢?前文我提到了依賴,你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地原諒自己的錯誤,為什麼那樣容易放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給予了你一切。你知道你是他們的孩子,他們不會不管你,無論你怎樣,他們還是會幫你。不要有這種想法,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父母的不負責任。
和父母交流是為了讓你們彼此能夠更加了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你知道自己並不孤獨;讓你把自己想象成“孤兒”,是希望你在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時,不要總給自己找退路,不要總是想讓別人幫你解決問題,而是要讓自己去體驗,去嚐試。體驗過的東西才會有更深的記憶。
魔法三:學會延遲享受,不一定自願自覺,但一定要堅忍不拔。我們做事情分兩種狀態:一種是自願自覺去做;另一種是盡管艱難卻不得不去做,堅忍不拔地去做。肚子餓了你會去吃飯,困了累了你會去睡覺,快樂的地方隻要有機會你會去尋找,比如網吧、遊戲廳或電影院,這些都是自願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去追求快樂,可是過於享受又會讓你喪失前進的動力,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如果爬一座小山,可以用散步的心情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向上攀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但如果要爬上泰山或黃山,即使非常自願自覺地去爬,也會爬得你氣喘籲籲,汗流浹背,盡管景色很美,有的人還是會中途放棄;如果要爬珠穆朗瑪峰,那就絕對不僅僅是自願自覺的問題了,這需要付出所有的精力、體力和耐力,需要有堅忍不拔的意誌和麵對絕境的決心,還要作好付出自己生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