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1 / 2)

如果說中藥都不能吃,那我們米也別吃了。「麥門冬湯」裏麵就有米,這是食物還是藥?醫食同源,米是澱粉類,澱粉就是甜的,甜的就是營養劑,所以甘入脾。麥門冬也有點甜甜的,甘草、大棗都是甜的,所以「麥門冬湯」給它亂吃也沒關係,所以有事沒事,喉嚨幹幹地就可以吃,那實際上它比較偏向在咽的問題,隻是咽與喉是在一起的,所以有時就囫圇吞棗,隻要是咽喉幹幹地就找「麥門冬湯」來吃。

所以這個包括幹咳,咳嗽沒有痰,或者好像痰黏在喉嚨上弄不出來,如果能弄出來多舒服呀,這時候隻要口含麥門冬湯不加水,讓它慢慢地滋潤下去,等一下滑動,隻要咳一聲,一口痰出來,喉嚨不會怪怪,不會再咳嗽了。麥門冬湯是屬於比較平和,介於寒咳、熱咳中間,比較溫和的藥,既是溫和的藥,即使亂吃也比較沒有問題。隻要是溫和的藥都帶甜味,原則上,麥門冬湯偏向治幹咳。

這裏我們補充一下葉天士先生的川貝枇杷膏,這是甜甜的,甜的厲害,大家都給它亂吃,隻要是咳嗽啦、喉嚨痛啦,就給它亂吃,有的吃了有效,有的無效,為甚麼?它是甜的,黏黏膩膩的,它隻治幹咳,如果是痰很多,如果吃枇杷膏,待會你的痰就咳不完了,它會生痰生很多,所以我們要懂這原理。這是咽的問題,那喉的問題使用「桑菊飲」,桑葉、菊花飲料,我們中醫的五行表,彼此對應,秋天對應幹燥,最近大家會發現到眼睛好像幹幹的,鼻子幹幹的。昨天有人打電話給我,說他耳朵發癢,為甚麼發癢,表示太幹了。

上周我們介紹「桑菊飲」就說這是秋天的藥,耳朵、眼睛、鼻子發癢、喉嚨發癢、咽發炎、這裏發炎(PS:聽錄音,不知所指位置)可以使用「桑菊飲」。這種幹燥就不是隨隨便便用「湯」了,「湯」的意義是一天固定吃三次,類似隨三餐喝湯之意。治幹燥除藥物外必須有充足水分,所以就不是桑菊「湯」了,而是桑菊「飲」,一天用六次,類似喝飲料之意。所以中醫科不科學,在命名上就告訴你這是飲料。「桑菊飲」是秋天因為幹燥而產生的飲料,前幾天要放學時,我就看見書院的同學去拿桑菊飲來喝,他就說:「真的耶!秋天是幹燥的季節,喝起來還真舒服,幹燥就消失了」,我說對呀!隻是以前有感覺,但是不會把它歸納在一起,不會想到跟這個季節有關係,隻是隱約感受到秋天有這種現象。中醫的老祖宗就告訴你:「秋就是燥」,所以我們說中醫是天人合一的醫學,在探討物性、天地之間的物性、道理。所以你若確定「喉」,喉嚨癢癢的用「桑菊飲」,若是「咽」的問題用「麥門冬湯」。

十、再幾分鍾就下課,漏掉補充一點,因為我上課是不用準備的,隨時隨現在的靈感,我在講發燒時漏掉一點,因為現在的發燒不是那麼單純地氣候關係或吃壞肚子腸胃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甚麼東西?就是腸病毒,所以你用了葛根湯或者小柴胡湯加葛根湯吃下去後,汗出燒也不退或汗出燒退,但一下子體溫又上來了,奇怪了,原來就是感染了腸病毒。

腸病毒大家知道有所謂的手、足、口病,那個手、腳破、口腔黏膜破掉、喉嚨痛,有這些征兆的話,大家就要懷疑是腸病毒,腸病毒原則上有七天潛伏期,在潛伏期時不大出現症狀,當症狀出來確定是腸病毒感染後,我把全世界最好的處方介紹給各位,處方是:「銀翹散」搭配「小柴胡湯」。當發現腸病毒症狀或經由西醫檢驗後確定是腸病毒,你就選擇「銀翹散」+「小柴胡湯」,這是沒有便秘的,那如果有便秘時就不是「小柴胡湯」,要從大便去解決,力量要強一點,將「小柴胡湯」換成「大柴胡湯」,原則上三天之內就可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