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艾灸師先是用一種加熱過的中藥包在身體上熨燙,淡淡的藥香彌漫在房間裏,整個人仿佛被浸透了中藥味兒;接著是通絡油開穴,雖然有些酸痛,但酸痛過後感覺非常輕鬆;最後,艾灸師把點燃的艾柱放在特製的艾灸罐裏,放在敷有中藥的穴位上灸烤。艾柱是經過無煙處理的,艾草的香味讓我的身體慢慢放鬆下來,一股暖流在身體裏湧動,那種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隨著艾灸療程的進行,我的身體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 首先是不失眠了,身體越來越有勁兒,臉色也越來越好看了,最大的驚喜是折磨了我多年的痛經竟然不痛了……

艾灸師告訴我,艾灸對人體有很好的雙向調節作用,可以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加快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對各種疼痛性疾病、過敏症狀、皮膚病、慢性病、不孕不育症等有很好的療效,現在韓國、日本及很多歐美國家都得到了認可。艾灸的神奇魅力還在於它可以強身健體、養顏防衰,是男女老少都適用的保健方法。

------------------------------------------

“艾灸”療法介紹集錦

艾草的功效

艾草,自古在民間即有食用、袪風邪等用途,端午節有些嶺南人士,除了會以糯米摻艾草製成"艾粄"等應節食品之外,還有人將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藥草懸掛門口,當作避邪之物。

艾,又稱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溫,入肝、脾、腎經,最大功效為袪濕散寒、止血止痛,另外還有溫血活血、健胃強壯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對於直腸出血、子宮出血、月經失調、經閉、少女痿黃症、虛寒陰冷、貧血等婦科病極佳,為婦科良藥。

因具有袪寒濕功能,可治關節痛、神經痛、頭風頭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還可治下痢、胃潰瘍、盲腸炎、除腹水、止冷痢吐瀉,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藥草,治療甲狀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婦女產後血崩,以海金沙、鳳尾草、茅根、球蕨、側柏等煎湯後,將藥湯加入艾心葉、益母草、竹葉菜、絲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絞汁,具特效。

治胃潰瘍,以艾心葉、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湯,數日內見奇效。

艾葉平時可用來煎蛋或煮蛋吃,對於久年頭痛、神經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諸症,具有極佳食療效果,且同時為溫補藥膳食品,可醒胃,為虛冷者的長效性"威而剛"。

艾草更是自古以來艾灸袪風行血的唯一良藥,不過治療癌症時,必須與半枝蓮、蒲公英等治癌聖藥合用,才有實效。

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但三年以上的陳艾卻有可能治愈它。可見,人們對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中醫認為,艾草具有濕散寒、溫經止血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艾草對多種細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艾草的加工和製作方式

艾灸療法是使用艾絨製成的艾炷、艾卷,點燃後,在身體相應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種方法。

艾條的製作: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幹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幹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