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你在成人過程中的感情連線。你必須與父親建立起清晰而堅定的關係。如果你不能理解他、寬恕他,乃至尊重他,那麼你的生活就不太可能成功。”某種程度上,父親對兒子的性格塑造實在是太重要了,西班牙偉大的小說家,《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曾這樣說過:“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父親堅強果敢,必然會造就出同樣堅強果敢的孩子,父親待人寬容和善,兒子也必然遺傳父親的這些優點。同樣,父親暴虐不近人情,兒子也必然暴虐不近人情,父親軟弱沒主見,兒子必然照單全收。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早年也是父愛缺失者。奧巴馬的父親是一名肯尼亞人,在美國讀書時遇到了奧巴馬的母親、年僅18歲的美國白人姑娘安鄧納姆。兩人在很快結了婚,不過,當奧巴馬還在蹣跚學步的時候,老奧巴馬拒絕了足以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紐約大學獎學金,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老奧巴馬帶著哈佛同學露絲回到了肯尼亞,拋棄了奧巴馬母子。後來,是奧巴馬的母親和外祖父一家把他撫養長大。
在10歲的這一年,奧巴馬跟當年拋妻棄子的父親在夏威夷見了麵,這也是父子倆唯一一次的重逢。雖然老奧巴馬並不是個負責任的父親,但奧巴馬從母親和外祖父母口中聽到的都是關於父親如何才華出眾、魅力非凡、抱負遠大的故事。奧巴馬在自傳中,還提到當年外祖父曾經給他提到過父親一個英雄事跡:他曾在一家酒吧裏遭到一名白人的侮辱,那個白人當眾宣稱他不能“坐在黑鬼旁邊”品嚐佳釀。人們都看著奧巴馬的父親,眼看一場鬥毆不可避免。然而,奧巴馬的父親站起身,走向那個人,麵帶微笑地給他上了一堂課,一堂關於固執的愚蠢、美國夢的承諾以及每個人都享有人權的課。講的那名白人羞愧難當,他當場從口袋裏掏出一百美元給奧巴馬的父親,付清了那晚所有的酒水費。
二、 中國男人越來越柔弱跟父愛整體“缺失”…
因此,盡管對父親有點陌生,小奧巴馬還是跟他相處了一個非常愉快的一周。很快,老奧巴馬離開了,直到他1982年去世,父子倆再也沒見過麵。
事實上,在奧巴馬逐漸長大後,他慢慢了解到被過度美化的生父的另一麵。“我的父親是酒鬼,喜歡玩弄女性,對自己的孩子也很不好,”奧巴馬說。老奧巴馬一生據說結了4次婚,有8個孩子。
但奧巴馬並未因此怨恨和責怪父親。彌補父親所犯的錯誤或許成了奧巴馬內心的一種強大的動力。跟米歇爾結婚後,奧巴馬一方麵努力扮演兩個女兒的好父親角色;而在另一方麵,他的雄心也正是源自他父親的缺席。
當初,奧巴馬並沒有去參加父親的葬禮,卻在1987年去肯尼亞的家鄉時為父親舉行了一個安葬儀式。奧巴馬在肯尼亞的祖母回憶說:“這父子倆其實深愛彼此,巴拉克來了,我們能看到他的感情,那種失去親人的感情,他的頭低垂著。出於這種愛,他遠道而來安葬父親。”在接受采訪時,奧巴馬說:“一個男人的一生或者是為了實現父親的期望,或者是為了彌補父親的錯誤。對我而言,則兩者都有。”
奧巴馬對父親的這種情感在他後來出版的自傳中可見端倪,“得知我的父親經常酗酒,違背他早期的成功和承諾,這大大地改變了我,”奧巴馬在自傳中寫道,“我曾一度為了父親的期望而努力,但自那時之後,我開始覺得我應該彌補他的過失。”他甚至給自己的這本自傳取名叫《我父親的夢想》,他坦承,他後來競選參議員、競選美國總統,都是為了實現父親生前的夢想。
不可否認,雖然奧巴馬隻跟他的父親在一起相聚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父親早年為了到異國他鄉求學而不斷奮鬥的經曆以及他黑人的身份都帶給了他終生的信念和認同。應該說,他在成長過程中,很好的修複了跟父親的關係,如果不是這樣,他就會帶著依賴母親、仇視父親的扭曲心理長大,很難相信,這樣一個男人會成功,會被選為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