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將心比心,各得其半(1 / 2)

人生修養最講究的就是厚道。一個厚道的人,在德業能夠養深積厚,在人際能夠廣結善緣,在事業能得道多助,可謂厚道才能成事。厚道之人,必有厚道之福,也會得到別人坦誠的對待,這將是人生路上的重要財富。

在利益麵前,不貪得無厭,時刻想到還有別人,將心比心,這樣就容易感到滿足。

——淨慧大師

人人都想要個好人緣,都希望自己廣結人緣。其實廣結人緣有個大前提,就是善結人緣。如何善結人緣呢?其實就是兩個字——厚道。

做個厚道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不強人所難。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自己的人脈去辦一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托人辦事時喜歡強人所難,別人明明很難辦到的事情,非要以兩個人的關係為要挾,讓對方勉為其難地去做,無疑將會為自己的人脈建設帶來麻煩。所以,無論是做人還是交友,都要相互理解,千萬不能強人所難。

強人所難,就說不上有一顆厚道的心。有的人做什麼事都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根本不在乎別人有什麼困難。一旦自己有事相求,不管對方願意不願意,都要強迫對方一定做到。這樣的人顯然會讓自己步步維艱。

人生在世與他人相處有一個準則,那就是相互理解。隻有如此,交往雙方才能順利地交往下去,這也是人際交往的理想境界。提出讓別人為難的要求,說明你對別人的期望過高,這會對別人造成巨大的壓力,讓對方自然而然對你產生排斥心理。

有人說:“當初我幫過他,現在我去找他幫忙,他就不能拒絕。”這看起來無可厚非,但是在佛家的眼裏,幫助別人因該是自發無所求的善行,而貪圖回報,則不是在行善,而是在強人所難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有一顆互相體諒的心。如果對方不願幫忙,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這種理由有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你,有的時候也是不好說出口的。如果在求人幫忙的時候被對方拒絕,求人者也應該體諒對方的難處,另想辦法,千萬不能因他不幫忙就讓他難堪。隻有能為別人著想、不求回報的善行,才算是真正的厚道。

有這樣一件有關人際交往的職場案例:

張建平得知老同學沈信易有個親戚是一家國企的領導,便找到沈信易,希望沈信易通過親戚關係把自己調到城裏上班。

見老同學來求自己,沈信易雖然不情願但是也答應試試。他鼓足勇氣去找自己的那個親戚說明了情況,親戚當場拒絕了。

沈信易便向張建平說明情況,但張建平卻不體諒沈信易的難處,他認為是對方不願意幫忙,在敷衍自己。所以對沈信易說:“你再幫我去疏通疏通嘛,這麼一點小事,你一定能辦得了。”但是,沈信易還哪敢再去碰釘子,就對張建平說:“我親戚那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還沒等沈信易把話說完,張建平就氣憤地說:“好好好,我不求你了。我不用你幫忙了。”說罷便轉身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