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裏千萬不能生氣,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生氣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反而成全了別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才是愚癡,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做。
——淨空法師
常聽人說:人活一口氣。那麼這口“氣”到底代表了什麼呢?
從表象上,氣就是人的呼吸,但若說到本相,氣就是人的情緒。人在生氣、憤怒、激動的時候,氣是不勻的,這證明人體出現了某種變化。如果能夠始終保持寬心,不去生氣動怒,那麼氣息就均勻而悠長,對身體是非常有利的。由此可見,“氣”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理波動。心理波動越小,氣越順;越容易激動,氣息就越不暢。生氣、慪氣、泄氣,無論哪一種負麵的“氣”,都可能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對你的人生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有時候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時生氣,也會帶來不能承受的嚴重後果。
天空容得下每一片雲彩,
不論其美醜,
所以天空廣闊無比;
高山容得下每一塊岩石,
不論其大小,
所以高山雄偉壯觀;
人在失意時要懂得心寬,
心有多寬,
路就有多寬。
新聞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件事:
農曆臘月,出門在外的人們都著急著往家趕,準備高高興興地過春節。
在某地的一輛公交車上,乘務員白某不慎踩了乘客張霞的腳。這本是一樁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但是張霞卻非常生氣,對這個乘務員說:“你沒長眼嗎?”
乘務員白某這時如果能讓一步,事情也許就結束了,但是她當時也動氣了,就針鋒相對地說:“長了,沒看見。”
當時坐在張霞旁邊的是張霞的妹妹張燕,她見白某絲毫沒有道歉的意思,張嘴便罵:“你是不是瞎了?”白某見她罵自己,非常惱火,上去就打了張燕一拳。一時間,雙方撕扯在一起了。
在爭鬥中,張霞吃了虧,因為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就打電話叫弟弟張永、張剛過來幫忙。白某見對方找來幫手,怕自己吃虧,就跑到一家理發店內。
張永、張剛、張燕等人窮追不舍,在理發店裏與白某發生了鬥毆,白某寡不敵眾,他暴怒之下,拿出了一把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將張永、張剛、張燕捅傷。張霞見狀不妙,馬上撥打120急救中心和報警電話,直到警察來了,一場風波才平息。
原本一件簡簡單單的小事,就因為雙方的“氣”不順,最後演變成了一樁悲劇。由此可見,情緒對於我們而言是多麼重要,如果不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極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就釀成悲劇。
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不能輕易動氣的道理,但卻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生氣,指責別人的不對。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那些事根本就不值得生氣。任何的悲傷或是痛苦,都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淡化。人在動怒時,往往會與對方厲聲爭吵,甚至出言不遜,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大動幹戈。這樣做除了傷害自己的身體,使人際關係惡化,還能得到什麼呢?倒不如放寬心,非禮勿聽,非禮勿視,不給自己找煩惱。
有些人氣性大,一時間難以做到放寬心、不理會。對於這樣的人,其實想要做到不生氣也不難,隻要在生氣發作前多想兩分鍾,給自己一點理清思路的時間,自問一下:我為什麼要生氣?這樣生氣值得嗎?生氣會引發什麼樣的結果?然後再想一想,是不是誤會了對方?要知道,很多時候,事物呈現出的一麵其實是為了掩蓋很多細節的部分。要知道,當我們看一個人的時候,往往也會因為隻了解了一部分而產生誤解。如果是這樣,就必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視角,正確全麵地看問題。慢慢地養成這種習慣後,氣性也就會隨之小了很多,久而久之也便學會了寬心。當你修煉到遇事不動氣的時候,也就能證明你有了足夠的自信和智慧,人生境界又有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