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雖然首功記在左宗棠身上,但也與慈禧的正確決策有直接關係。
三、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一直牢牢地控製著國家的局麵,掌握著最高統治權,國家沒有出現地方割據的分裂局麵。
四、破除滿漢不通婚禁令,禁止婦女纏足。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二十三日,慈禧發布懿旨:
我朝深仁厚澤,淪浹寰區。滿漢臣民,朝廷從無歧視。惟舊例不通婚姻,原因入關之初,風俗、語言或多未喻,是以著為禁令。今則風同道一,已曆二百餘年,自應俯順人情,開除此禁。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準其彼此結婚,毋庸拘泥。至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嗣後搢紳之家,務當婉切勸導,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斷不準官吏胥役藉詞禁令,擾累民間。如遇選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漢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製,而恤下情。將此通諭知之。
光緒帝諭內閣將慈禧的這道懿旨頒發全國。允許滿漢通婚,勸導漢人婦女不纏足,在那個時代應該是一件大事,這對於加強民族團結和睦,推動社會進步,提倡人類文明,移風易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這不能不說慈禧做了一件善事、好事。
五、推行新政,準備立憲。庚子事變之後,無數活生生的事實和血的教訓,使慈禧逐漸認識到了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後受欺慈禧在頤和園仁壽殿前乘輿拍照。前右為大總管李蓮英,左為二總管崔玉貴
辱的狀況,隻有推行新政,實行變法。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月初十日,她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布了變法詔書:“總之,法令不更,錮習不破,欲求振作,當議更張。”為推行新政,實行變法,她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三月初三日下令成立了由禮親王世鐸、文淵閣大學士榮祿、體仁閣大學士王文韶、戶部尚書鹿傳霖、工部尚書瞿鴻禨組成的“督辦政務處”,直接負責新政變法事務。上述5人是當時軍機大臣的全班子,可見這督辦處級別之高,影響之大,表明了慈禧對新政變法的重視。新政涉及的內容很多很廣泛,大致有改革官製;改科舉興學堂;改革兵製,舉辦武備學堂;到國外考察;興辦商業、礦務等。後來慈禧又公開宣布9年後即到1916年實行君主立憲。上述新政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實行。無論慈禧實行新政、立憲是真心也好,被迫也好,但在客觀上,畢竟做出了姿態,有了初步的行動,使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製度向前緩慢地邁出了一步。慈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總的來說,慈禧的思想是保守的。她看不到當時世界發展的總潮流,人類科技進步的新動向,還依然像她的列祖列宗那樣,以天朝大國自居,認為外國都是偏邦小國,來中國都應朝拜進貢。但她的這一思想並不是頑固到底、一成不變的。她也在慢慢地改變,逐漸接受新事物,如照相、安電燈、用電報、修鐵路、坐火車等。這與當時朝中一些頑固守舊人物的思想相比,還算是開放的。
慈禧執政48年中,應該說是很勤政的,即使在病中也堅持處理政務。她雖然掌握著生殺大權,但並沒有像呂後殘酷地迫害戚夫人那樣迫害其他妃嬪;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對大臣慘加殺戮;也沒有像呂後那樣重用自己的家族,屠殺功臣;更沒有像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那樣淫亂無度,濫殺無辜,禍亂朝政。
慈禧頗有一套馭人之才,將王公大臣操縱於掌股之間。即使像恭親王奕、大學士曾國藩、李鴻章等名望素著、權傾朝野的大臣,在慈禧麵前也俯首帖耳,五體投地。
慈禧遇事沉著冷靜、反應機敏,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迅速做出決斷,絕不首鼠兩端、優柔寡斷。
慈禧的愛好和誌趣也很廣泛。她“性耽文學,深於曆史”。她對書法、繪畫都很感興趣,並且有一定的造詣。她酷愛京劇,而且頗為內行。
慈禧又是一位懂得生活、善於享受生活的女人。她對吃、穿、住、行、玩都很講究,很內行。她喜歡花卉,喜愛養犬,更喜愛收藏古玩珍寶。
慈禧是這樣一個個性如此鮮明的人物,她在男權世界裏把女人做到了極致,風風光光,揚眉吐氣;她在政治世界裏遊戲,政治給了她無限的尊崇,也帶給她千古罵名。
附錄:
慈禧遺體三入棺
慈禧不僅在生前有許多奇特的經曆,而且在死後還有更令人難以置信的遭遇:她的遺體在長達76年的時間裏,先後三次殮入同一口棺內。第一次入棺。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當天下午4時30分,掌儀司首領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將慈禧的遺體從西苑儀鑾殿抬出,5時15分到皇極殿,放在回床上。第二天上午8時5分,在隆裕皇太後和瑾妃的敬視下,將慈禧的遺體殮入了棺內。宣統元年(1909)十月初四日巳時,慈禧的梓宮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