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性 自序(1 / 1)

衰陽映濁影,殘夢仍傷情。垂首欲眠睡不成,恍惚愁恨生。

這首以“卜算子”的調子所作的小詞,如果不講格律方麵是否有誤,以及用字是否突兀,隻是單講意境,到十分符合作者的心態。至於詞義,則又有若幹種不同的解釋,最明顯的解釋是山水田園式的,“春”自然是自然風光;如果把“春”理解為感情上的“春夢”,則似乎更合作者的本意。但是意思如此直白則不免會讓人心存芥蒂,以中國詩詞重含蓄的特點而認為這首小調甚是不雅。另有若幹種理解,把“春”解釋做理想、正義、或者抗日大計等等,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文學,先前是寫情,比較含蓄;此後是寫愛,有點肉麻;現在是寫性,完全**。

怪象一:在當代中國,文學的受冷落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有人解釋說:“在工業化時代,文學被邊緣化是必然的。隨著社會的分工這個時代已經不會再出那種全才的大師了,這意味著文學的受冷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還有是點兒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在工業化時代,法國能出巴爾紮克、雨果、司湯達;英國能出莎士比亞、狄更斯;俄國能出普希金、果戈理等等,而中國,文明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國,就一個大師也出不了,真的是所謂工業化的副作用嗎?

首先要承認這樣一個共識:性,對於人類來說,是和吃飯、睡覺一樣是日常生活及人類繁衍的必要內容,既不可恥,也不高尚。因此,就像不能把食譜(或做菜方法)和促進睡眠的藥方(如安眠藥)羅列出來細密描寫就可以冠著“文學”的旗號招搖過市一樣,也不能把“性過程”堆砌出來然後就是文學了。有人說,《金瓶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對社會的剖析、人性的揭露都具有不可比擬的深度(據說《紅樓夢》與之相比是不足掛齒的小兒科),因此現在市麵上暢銷的“文學”也是如此,那賣出去的數量就可以說明一切。

是的,這片古老的土地因為腐朽“文明”的根深蒂固,需要強有力的解放運動去衝擊,但這種解放即使不是《紅樓夢》的背叛,也萬萬輪不到痞子們的自甘墮落,竭盡全力的拉下一切偉大、善良、美麗去給自己的無知自賤陪葬,更輪不到被銅臭浸滿惡搞炒作的“性”解放。

自序

縱觀橫覽當今文壇,一派鶯歌燕舞,一股淫聲**,日久天長,受其熏陶,不免頭昏腦脹,胸中如灌了一盆七味漿糊。難道所謂的文學就是如此嗎?

玉不琢不成器,磚再磨仍然是塊磚。無奈之下,隻能感言自己誌大才疏,不是金子終究無光可發,於是無可奈何之下把這塊磚戰戰兢兢的供奉於眾上帝之前,認人唾罵,千夫所指(好像還沒那麼多人)。不料世風千變萬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許是磚石受唾日久,起了某種化學反應,於是灼灼其輝焉(成語拿不準),雖然光芒不可與太陽同日而語,但是終於是炙烤得自己沾沾自喜,不免狂傲不遜起來,大有一覽眾書小之勢。於是此磚再次躍起,翻身再入漿糊,是為此書。

雖然開始數章青澀散漫不足娛樂,但書卻向著越來越耐讀的方向發展(不光我一人如此認為),且對後文推崇備至(暫時隻有我這麼做,以後會有很多人如此認為,我深信),因而矢誌不渝要把它完成。

風流才子的故事自然離不開愛情,所以本書不可能不牽涉到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但是本書斷非簡單的言情故事,作為一名男生,我也是向來對瓊瑤阿姨那種卿卿我我反感的很,每每不小心在電視中瞥見那種劇情,都忍不住在三秒鍾內被引發出要嘔吐的**。因此自信在這方麵的把握還是有一定的分寸的,因此不會讓你(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有看瓊瑤劇的感覺。

浪漫的愛情是需要詭計的,需要一些無可厚非的心計,需要善意的謊言。就像一餐飯不能缺少調料一樣,除了出家人會對寡淡無味的飯菜吃得津津有味,這世界畢竟還是凡人多,喜歡七彩五味。有位漂亮的少男殺手唱過愛情三十六計,為了避免造成侵權之口實,此處取名為泡妞三十六計。聲明:本人對天下女性向來尊重有加,題“泡”字與其前,絕無不敬之意,而且竊以為,本書其實更富有女權精神,所以理應更討女性喜歡才是。<

出版最低要求:

2、必須是全國性的出版社,有足夠的出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