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
東漢的樂羊子,有位十分賢惠的妻子。
一次,樂羊子偶然在路上撿到一塊金子,他歡歡喜喜地把它拿回家,交給妻子。他以為妻子肯定會很高興。沒想到妻子見了金子,並沒有表現出愉悅的神色,而是說:“我聽說有誌向的人寧可渴死也不喝盜泉的水,寧可餓死也不接受別人吆喝著施舍的食物。更何況是撿拾別人丟失的東西呢?這麼做是會玷汙品行名節的。”樂羊子聽了,羞愧不已,連忙把那塊金子送回原處。
後來,樂羊子辭別妻子,去遠方拜師求學。一年後,他回到家裏。妻子問他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樂羊子回答:“我出門時間長了,有些想家,所以回來看看你。”
妻子一聽他這話,就拿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指著機子上的絹帛說:“這些絹帛是一根絲一根絲地織出來的,一寸寸地日積月累,才能織成一丈乃至一匹。現在我如果把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以前所花費的工夫都會白白浪費了。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每天獲得新的知識,不斷地積累,完善自己。如果半途而廢,和割斷這正在織的絹帛有什麼區別呢?”
樂羊子被妻子深明大義的話深深感動了,於是離家繼續去完成學業,一直到七年後,學成之後才回家。
【釋義】廢:停止。
半路停下來不再前進。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