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隻緣恐懼轉須親”這一句,隻因她心懷恐懼,反而要對她格外親切,使她可以放心地來打棗。“轉”是轉而、反而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有人偷偷來打棗,頂多不阻止就是了。這個婦人自己知道打人家的棗不對,心裏懷著恐懼,倒是應該親切地對待她才是。這個“轉”字,表現了杜甫對勞苦人民的體貼。“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上句的“雖”字和下句的“卻”字搭配起來,一句批評西鄰的婦人,一句批評吳郎:婦人的顧慮雖然是多餘的,可是你的舉動也欠考慮。重點還是在後一句對吳郎的批評上。因為有上一句作陪襯,所以一點也不顯得生硬。杜甫這首詩對虛詞的運用,很值得我們注意研究。

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句詩字詞都懂了,但整個句子還是不懂,不知道這些詞之間的關係,不知道它們合起來說明什麼意思。這就涉及詩詞的特殊句法的問題了。例如楊炯的《從軍行》:“牙璋辭鳳闋,鐵騎繞龍城。”上句的主語顯然不是“牙璋”, “牙璋”是古代發兵用的兵符,“牙璋”自己不能“辭鳳闋”,是出征的主將接受了“牙璋”,率領軍隊離開鳳闋(朝廷)。為了和下句“鐵騎繞龍城”對仗,上句真正的主語省略了,變成“牙璋辭鳳闋”。又如王維的《隴西行》:“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這十個字沒有什麼難懂的,但句子的組織有點特別。詩人的意思是,一走馬就是十裏,一揚鞭就是五裏,報警的馬飛快地奔馳而來。這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裏,一揚鞭五裏。但是這樣寫,一個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奏,讀起來拗口。像現在這樣,“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不但上口,也因為將“十裏”“五裏”提前,加以強調,而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

在研究字、詞、句的時候,有兩點必須注意:

(一)不要望文生義,主觀臆斷。對字詞的解釋要有依據,不能讓詩人遷就自己。有的同學讀左思的《詠史》詩,認為“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這兩句中的“振衣”不是抖衣去塵的意思,而是“山風掀起衣襟”,以為這樣才能顯出詩人的“雄氣”。這種解釋就缺乏訓詁上的根據。“振衣”這個詞隻能當“抖衣去塵”講,不能當風吹衣襟講。《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是洗發,“浴”是洗身。剛洗了發的人必定彈一彈帽子再戴上,剛洗了身的人必定抖一抖衣服再穿上,怕帽子上和衣服上的塵土弄髒了幹淨的頭發和身體。“振衣”這個詞的意思是很清楚的,跟風吹毫無關係。西晉詩人陸機的《赴洛道中作》裏有這樣兩句:“撫幾不能寐,振衣獨長想。”這個“振衣”也隻能是抖衣的意思。可見把左思的“振衣千仞岡”講成“登上高高的山岡,呼呼的山風把他的衣襟高高地掀了起來”,是沒有根據的。“振衣”就是抖衣,在這裏有去掉塵俗,追求高潔的意思。

再看“隻緣恐懼轉須親”這一句,隻因她心懷恐懼,反而要對她格外親切,使她可以放心地來打棗。“轉”是轉而、反而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有人偷偷來打棗,頂多不阻止就是了。這個婦人自己知道打人家的棗不對,心裏懷著恐懼,倒是應該親切地對待她才是。這個“轉”字,表現了杜甫對勞苦人民的體貼。“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上句的“雖”字和下句的“卻”字搭配起來,一句批評西鄰的婦人,一句批評吳郎:婦人的顧慮雖然是多餘的,可是你的舉動也欠考慮。重點還是在後一句對吳郎的批評上。因為有上一句作陪襯,所以一點也不顯得生硬。杜甫這首詩對虛詞的運用,很值得我們注意研究。

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句詩字詞都懂了,但整個句子還是不懂,不知道這些詞之間的關係,不知道它們合起來說明什麼意思。這就涉及詩詞的特殊句法的問題了。例如楊炯的《從軍行》:“牙璋辭鳳闋,鐵騎繞龍城。”上句的主語顯然不是“牙璋”, “牙璋”是古代發兵用的兵符,“牙璋”自己不能“辭鳳闋”,是出征的主將接受了“牙璋”,率領軍隊離開鳳闋(朝廷)。為了和下句“鐵騎繞龍城”對仗,上句真正的主語省略了,變成“牙璋辭鳳闋”。又如王維的《隴西行》:“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這十個字沒有什麼難懂的,但句子的組織有點特別。詩人的意思是,一走馬就是十裏,一揚鞭就是五裏,報警的馬飛快地奔馳而來。這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裏,一揚鞭五裏。但是這樣寫,一個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奏,讀起來拗口。像現在這樣,“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不但上口,也因為將“十裏”“五裏”提前,加以強調,而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

在研究字、詞、句的時候,有兩點必須注意:

(一)不要望文生義,主觀臆斷。對字詞的解釋要有依據,不能讓詩人遷就自己。有的同學讀左思的《詠史》詩,認為“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這兩句中的“振衣”不是抖衣去塵的意思,而是“山風掀起衣襟”,以為這樣才能顯出詩人的“雄氣”。這種解釋就缺乏訓詁上的根據。“振衣”這個詞隻能當“抖衣去塵”講,不能當風吹衣襟講。《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是洗發,“浴”是洗身。剛洗了發的人必定彈一彈帽子再戴上,剛洗了身的人必定抖一抖衣服再穿上,怕帽子上和衣服上的塵土弄髒了幹淨的頭發和身體。“振衣”這個詞的意思是很清楚的,跟風吹毫無關係。西晉詩人陸機的《赴洛道中作》裏有這樣兩句:“撫幾不能寐,振衣獨長想。”這個“振衣”也隻能是抖衣的意思。可見把左思的“振衣千仞岡”講成“登上高高的山岡,呼呼的山風把他的衣襟高高地掀了起來”,是沒有根據的。“振衣”就是抖衣,在這裏有去掉塵俗,追求高潔的意思。

(二)對詩詞中的詞語,不但要理解它們的意義,還要能分辨它們的色彩,體會它們的感情韻味。一個詞語的感情和韻味,是由於這個詞語在詩詞中多次運用而附著上去的。凡是熟悉古典詩詞的讀者,一見到這類詞語,就會想起一連串有關的詩句。這些詩句連同它們各自的感情和韻味一起浮現出來,使詞語的意義變得豐富起來。而這種感情和韻味,往往難以用訓詁的方法予以解釋,也是一般辭典中難以包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