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抱恨千秋(1 / 3)

試問這一切的曆史背景、文學聯想,那種中國特有的境界與氣氛,卻讓從小生長在歐美文化中的一般讀者們有什麼辦法去獲得起碼的(且不說充分的)理解與欣賞感受呢?

其實這個“紅”,在這部小說裏尤居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作者曹雪芹的書齋叫作“悼紅軒”,主人公賈寶玉的住所叫作“怡紅院”,他一生有“愛紅”的癖性……“紅”是這部書的一個特大的標誌性的色彩與光輝。然而,英國的一位翻譯者卻把“怡紅院”的“紅”改譯為“綠”字了!理由是歐西的人對紅色的觀念與中國人不同,所以必需改換了它!

試舉此一小例,讓你來體會一下,涉及《紅樓夢》的文化衝突,是多麼的激烈吧!

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距離是巨大的,這是事實。但我們並不應該因此而停止工作——努力溝通,一步一步地比以往更加互解互知,曹雪芹這位有巨大代表性的中國作家巨星以及他的小說,一定能夠變成歐美讀者們最心愛珍視的人類文化遺產之一部分。


(二)

根據台灣的一位專家教授的辛勤搜索,我們知道在1830年已有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英文介紹《紅樓夢》的先聲了。1830是清朝第六代皇帝道光十年。如前所述,印本《紅樓夢》始於1791年,兩年後即傳至日本長崎了。約又過了30年,歐西人材第一次聽到這部小說的名字。但是似乎由於地跨歐亞與中國接壤的原因,俄國人卻更早注意和傳播了這部小說的訊息和書本,並且做出有相當認識水平的評介。據蘇聯漢學家們的研究介紹,我們得知了幾點異常重要的情況:

一、1821年,俄國的第十屆傳教團在北京購得了兩部《紅樓夢》鈔本,一部四函裝,花去白銀八兩(這是很昂貴的價格,因為那時的白銀非常值錢,購買力很高),一部也是四函,隻花了一兩五錢白銀。

二、其購書單上注明的字樣:於第一部下注的是“描寫一個清朝豪門家族興衰的諷刺小說”;於第二部下則注的是“愛情故事”(此一現象極堪矚目,下文再及)。

三、1821年傳教團團長名叫卡緬斯基,俄科學院院士,他早在1794—1807年就曾在中國,精通中文。他在一部上述1791年活字印的一百二十回真假拚配本上寫有題記:

“道德批判小說。宮廷印書館出的。書名《紅樓夢》。”卡緬斯基細讀了此書,做了眉批,也讓別人讀過、批過。他還讀過有關《紅樓夢》的曲本。

四、1830年的第十一屆俄國傳教團中的兩名學者,也對《紅樓夢》興趣甚濃。其一名叫科萬科,是礦業工程師,他寫了一份報告給他的上司,說為了了解中國,讀了《紅樓夢》,書中寫了中國人的一切生活風俗、宮廷、官吏、太監、奴婢的情狀,甚至包括迎接已做了妃子的女兒回家的場麵。如將此書譯為俄文,對希望了解中國的人實在裨益匪淺。另一位名叫庫爾梁德采夫,他帶了一部八十回鈔本回國——就是現在名聞世界的蘇聯列寧格勒藏本,已於1986年由中蘇聯合影印出版。

試問這一切的曆史背景、文學聯想,那種中國特有的境界與氣氛,卻讓從小生長在歐美文化中的一般讀者們有什麼辦法去獲得起碼的(且不說充分的)理解與欣賞感受呢?

其實這個“紅”,在這部小說裏尤居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作者曹雪芹的書齋叫作“悼紅軒”,主人公賈寶玉的住所叫作“怡紅院”,他一生有“愛紅”的癖性……“紅”是這部書的一個特大的標誌性的色彩與光輝。然而,英國的一位翻譯者卻把“怡紅院”的“紅”改譯為“綠”字了!理由是歐西的人對紅色的觀念與中國人不同,所以必需改換了它!

試舉此一小例,讓你來體會一下,涉及《紅樓夢》的文化衝突,是多麼的激烈吧!

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距離是巨大的,這是事實。但我們並不應該因此而停止工作——努力溝通,一步一步地比以往更加互解互知,曹雪芹這位有巨大代表性的中國作家巨星以及他的小說,一定能夠變成歐美讀者們最心愛珍視的人類文化遺產之一部分。


(二)

根據台灣的一位專家教授的辛勤搜索,我們知道在1830年已有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英文介紹《紅樓夢》的先聲了。1830是清朝第六代皇帝道光十年。如前所述,印本《紅樓夢》始於1791年,兩年後即傳至日本長崎了。約又過了30年,歐西人材第一次聽到這部小說的名字。但是似乎由於地跨歐亞與中國接壤的原因,俄國人卻更早注意和傳播了這部小說的訊息和書本,並且做出有相當認識水平的評介。據蘇聯漢學家們的研究介紹,我們得知了幾點異常重要的情況:

一、1821年,俄國的第十屆傳教團在北京購得了兩部《紅樓夢》鈔本,一部四函裝,花去白銀八兩(這是很昂貴的價格,因為那時的白銀非常值錢,購買力很高),一部也是四函,隻花了一兩五錢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