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漁家傲*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①,衡陽雁去無留意②。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③。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注釋】①塞下:邊地。②衡陽:在今湖南省。舊城南有回雁峰。③燕然:山名。即今蒙古的杭愛山。勒:在石碑上刻字。
【譯文】
西北邊地的景色,
一到秋天便與內地大不相同。
大雁也向衡陽南飛,
對西北的荒涼之地毫不留戀。
(注:加*詞為中小學語文新課標列選篇目,全書同,不另注。)
四麵八方的悲涼之聲隨著城頭的號角而起。
在重重疊疊的山峰包圍中,
荒漠的煙塵和落日的餘暉,
映照著禁閉的孤城。
在這樣一個離家萬裏的地方,
我隻能借酒排遣心中的鄉愁。
功業未成,邊境未安,
還沒有到班師回朝的時候。
聽到悠遠的笛聲,
看著滿地的寒霜,
怎能入睡?
久戍的將士們,
各個白發滿頭,
眼角淚流。
【賞析】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至參知政事諡文正。
提到範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的名篇《嶽陽樓記》事實上,範仲淹的文學成就還體現在詞的創作。這首《漁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麵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以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片起首“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因久困孤城而歸心似箭,然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無從談起。最後兩句,借笛聲來抒發將士們內心的感傷之情。
值得回味的是,範仲淹的這首詞雖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但也表現了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以及出師久無功、鄉關萬裏思的悵恨心聲,故雖豪放,卻又透出一絲難以名狀的悲涼。也正因為如此,該詞既具有傳統詞的審美特點,又為蘇辛豪放詞開風氣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