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及出版圖書,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古代帝王的私秘生活 / 作者:湯仁榮
第一章 景帝與李惜兒
皇帝與名妓交往,在曆史上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宋徽宗與名妓李師師的故事。李師師當時是汴京名妓,名滿天下,連宋徽宗也聞知其名,想要一親芳澤。宋徽宗微服見到李師師後,驚若天人,從此對後宮佳麗視若無睹,隔三差五就出宮來李師師處尋歡作樂,有時還叫大學士王黼同去。李師師漸漸也知道了宋徽宗的真實身份,自然百般奉承。宋徽宗霸占了李師師後,其他人哪敢與天子爭美,隻能望“師”興歎。武功員外郎賈奕以前與李師師交情甚厚,有一天喝醉了酒,醋意大發,寫了一首詞諷刺宋徽宗。宋徽宗聽說後大怒,差點殺了賈奕,最後還是看在李師師麵子上,將他貶到瓊州做參軍。後宮嬪妃對宋徽宗如此迷戀一個妓女感到不可理解,受寵的韋賢妃私下問宋徽宗:“何物李娃兒,陛下悅之如此?”宋徽宗答道:“無他。但令爾等百人,改豔裝,服玄素,命此娃雜處其中,迥然自別。其一種幽姿逸韻,要在色容之外耳。”可見,李師師令宋徽宗著迷的地方,還在於風韻獨特。
景帝之愛李惜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李惜兒比起後宮其他嬪妃,風情大不相同,因此備受景帝寵愛。然而,李惜兒頗有個性,不肯像其他後宮嬪妃那樣,隻知道一味逢迎,與景帝時有口角。景帝一怒之下,將李惜兒趕出了皇宮。
繼李惜兒後,景帝又納唐妃,十分寵愛。十分可惜的是,盡管景帝求子心切,老天爺始終不肯再賞給他一個兒子。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皇後杭氏也得病而死。景帝連受打擊,加上縱欲過度,自己的身子也垮了下來。
這時候,景帝不得不開始考慮到底立誰為儲,以作後備。沂王朱見深肯定是不在考慮之列的,沂王如果重新當了太子,英宗的勢力勢必重燃。而景帝是如何對待兄長的,他心裏再清楚不過,他還能指望兄長的兒子善待他身後事麼?這樣,便隻有一個人選,那便是襄王朱瞻墡。
對於襄王朱瞻墡而言,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被考慮立為皇嗣。景帝考慮襄王朱瞻墡,自然是因為襄王朱瞻墡為外藩,如果繼位,勢必感激他,起碼身後事是有保障了。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難處。召集親王入京的金牌一直在孫太後手中,孫太後怎麼可能放著不立孫子沂王朱見深,而去立襄王朱瞻墡呢?種種顧慮中,事情便拖下來了。景帝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子嗣不是什麼大問題,沒想到一場驚天陰謀就要來臨。
南宮複辟實際上是因為景帝病重,某些投機分子臨時起意,事先並未有周密謀劃。參加這一政變的人,主要有石亨、宦官曹吉祥、王驥、張軏、楊善,以及徐有貞。其中,徐有貞為主謀。
石亨,渭南(今屬陝西)人。襲父職為寬河衛指揮僉事,善騎射。正統中,累官至都督同知,充參將,輔佐朱冕守大同。也先進犯大同時,明軍兵敗,石亨單騎奔還,被關進監獄等待處分。後來北京保衛戰時,兵書尚書於謙推薦石亨掌管五軍大營。石亨不負於謙所望,立下大功,被封為武清侯。石亨由一個待罪的敗軍之將瞬間加官進爵,難免受寵若驚,他內心深處是相當感激於謙的。為了表達對於謙知遇之恩的感謝,石亨特意上書,請求景帝加封於謙的兒子於冕。
石亨也知道於謙當初用他,僅僅是因為他熟悉軍情,在公不在私。但他顯然還不夠了解於謙的為人。於謙說:“國家多事的時候,臣子在道義上不應該顧及個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為大將,沒有聽說他舉薦一位隱士,提拔一個兵卒,以補益軍隊國家,而隻是推薦了我的兒子,這能得到公眾的認可嗎?我對於軍功,極力杜絕僥幸,絕對不敢用兒子來濫領功勞。”不但義正辭嚴地拒絕了石亨的好意,還當眾指責他徇私。當著那麼多大臣的麵,石亨十分難堪,又愧又恨。他原來的一腔感恩之心,立即化做了怨恨,發誓有朝一日要報複。
第二章 靈帝的荒唐事
∮∮
漢靈帝(156-189)劉宏,東漢皇帝,公元168年即位。在其統治期間,黨錮之禍興起,宦官把持大權,公開標價賣官,肆意大興土木,百姓難以為生。中平元年(184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
漢靈帝劉宏的“靈”在諡法中解釋為:“亂而不損曰靈”,漢靈帝確實是個極度追求淫欲的皇帝。
靈帝繼位之後立宋氏為皇後。宋皇後是扶風平陵人,因為她性情平和,缺乏女人味而得不到靈帝的好感。但是又處在正宮的風口浪尖上,後宮裏受到寵愛的嬪妃都交相詆毀她。中常侍王甫枉殺勃海王劉恢及他的王妃宋氏,宋氏是宋皇後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後遷怒於自己,就與太中大夫程阿誣陷宋皇後在宮廷裏挾巫蠱詛咒皇帝。靈帝正愁沒有廢去皇後的借口,於是在光和元年收回她的璽綬,宋皇後不久憂慮而死。
接著宋皇後的父親以及兄弟全部被殺,宮中眾常侍及大小黃門在省署的人都暗中可憐宋皇後。有一天靈帝夢見已故的桓帝對他說:“宋皇後有什麼罪過?你聽信任用奸邪的大臣和嬖姬使宋皇後絕命。以前勃海王劉恢,既然已經自貶了,但還是被你殺死。現在宋皇後和劉恢都到天帝那兒去告你。天帝極為氣憤,你的罪過太大,很難赦免!”靈帝被驚醒了,夢中情景卻依然曆曆在目,他將這件事說給羽林左監許永,問他這是什麼征兆。許永就趁機把宋後和渤海王無辜之狀說給他聽,並且請求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寧,靈帝終究沒有聽從許永的話。不過夢是心境的外顯,可見在內心的深處他多少也有一些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