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5(3 / 3)

劉放明看王一鳴走進來,連忙站起來,往門口迎接了幾步,伸出雙手,做出一副很高興的樣子說:“王書記,歡迎啊歡迎!”

劉放明六十五歲,頭發幾乎全部掉光了,大大的腦袋,腦門光禿禿的,上麵已經看不到幾根頭發了。身材胖胖的,個子也就是一米七左右,上身穿了一件黑色的毛料夾克,下身是深藍色的褲子,黑色的皮鞋,咖啡色的羊絨毛衣,箍在大肚皮上,看著還是氣宇軒昂,和當省長時沒有多少區別。

王一鳴握著他的手,使勁地晃著,說:“老哥哥,你還好吧?”

在領導幹部之間,相互之間的稱呼,也讓人費盡思量。原來劉放明和王一鳴在公開場合,都是公事公辦,劉放明喊王一鳴“王書記”,王一鳴喊劉放明“劉省長”。

在私下場合,在劉放明到王一鳴辦公室親自看望,或者雙方在電話上溝通什麼私密的事情時,相互之間就稱兄道弟,劉放明喊王一鳴“老弟”,王一鳴喊劉放明“老哥”。

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劉放明不是省長了,而是全國人大某個專門委員會的副主任,按說該稱呼他“劉主任”才是但那就有些生分了。還是叫“劉省長”好,顯得親切。

而王一鳴現在已經不是副書記了,是名正言順的一把手——省委書記,這個時候,他劉放明雖然比王一鳴大十幾歲,但是在公開場所叫王一鳴“老弟”,就顯得有些托大了,會讓別人感覺不舒服,你都已經退休了,還這麼顯擺啊!原來他是省長,正省級,王一鳴是省委副書記,副省級,這樣叫沒問題。現在王一鳴是封疆大吏了,比他劉放明當年的地位還高,所以,現在王一鳴沒有稱兄道弟之前,他劉放明得懂得規矩,喊王一鳴“王書記”,特意彰顯王一鳴的官銜,這表示了他對王一鳴的尊重。官場上就這樣,彎彎繞特別多,什麼都需要用心體會。

劉放明看王一鳴這樣稱呼自己,心裏也很受用,於是笑著說:“托你老弟的福,我的身體沒什麼問題。”

兩個人在沙發上坐下,服務員上了茶水、瓜子、點心之類的東西,其他的人,自己找自己的位子。大家環繞著兩位大領導,聽他們聊天說話。

這個場合自然是沒話找話,應酬而已。

王一鳴問:“老哥,退休後是在北京還是西江這裏養老?”

劉放明說:“我想了,還是在西江這裏好,氣候好,溫暖濕潤,最關鍵的是,這裏的水好,沒有多少汙染。北京那裏,有沙塵暴不說,依我看,今後生活用水會越來越緊張,水質也沒有保障。南水北調工程雖然已經開工了,到時候可以解決些問題,但問題是,到時候南方一旦缺水,從哪裏調水北上啊?!工業化越大發展,用水越多,汙染越多,今後北京城二千多萬人,到哪裏找幹淨的水喝,我看是大問題!西江省這裏,經濟發展水平雖然落後些,但自然風光還好,空氣幹淨,水幹淨,比北京城裏還是強多了。我願意住在這樣的地方養老。我的房子已經開始裝修了,等裝修好,我就搬過去,天天到鳳凰山裏散步去,或者去打高爾夫球,幹了一輩子,也該好好放鬆放鬆了。”

王一鳴說:“是啊,還是這裏生態環境好些。最起碼,水資源還是比北京幹淨些。我知道,有些條件好的家庭,在北京,已經基本上不用自來水做飯了,他們都買瓶裝水。自來水隻用來洗澡或者洗衣服,衝廁所,因為裏麵有些東西的含量,如硝酸鹽的含量,已經接近國家規定的標準了。我曾經和研究水資源保護的專家聊過天,他們說,北京城建國後建成的官廳水庫,在七十年代以前,是國家一類水的標準,達到德國的一類水的標準,可以直接喝,一點沒有問題。現在的國家標準調低了,現在的一類水的標準,也就相當於當年的三類水的標準,像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又建設在水資源特別匱乏的地區,那麼多人,保證幹淨的飲用水,現在確實是個大問題了。”

劉放明說:“我在西江已經呆了十幾年裏,在這裏也習慣了,老婆已經退休多年了,孩子也安排在這裏工作,還是在這裏安家算了,免得折騰了。”

王一鳴問他,幾個孩子都在哪裏工作的。

劉放明說:“一個兒子,一個姑娘,兒子安排在省財政廳,現在是審計處的處長。女兒安排在省衛生廳,現在是人事處的處長。哪天我請客,單獨邀請你到家裏去,嚐一嚐我老婆做的家常菜。讓孩子們也認識認識你這個大書記。”

王一鳴說:“好的,有時間了一定去。”

大家又聊了十幾分鍾,服務員提醒,可不可以上菜了。

劉放明說:“可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