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及出版圖書,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前 言
人們對一個國家的了解一般始於其奇特之處。透過對特殊性、個性的考察,我們才可能在更深層次上研究一個國家。對於曾經成為本世紀大半個時期的西方國家的楷模、迄今仍是各國趕超目標的美國更是如此。它有哪些奇特之處?這些奇特之處值得我們仿效或借鑒嗎?這是讀者很自然會提出的問題。
美國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個謎,很多稀奇古怪的現象發生在美國。大概誰也不會否認,許多立誌迅跑在現代化道路上的國家,朝野上下、老少貧富、各色人等,大都十分關注美國。這是一個世界上最年輕、實力最強、最富有且仍具相當活力的超級大國;這是一個擁有來自世界上220多個政治單位的外來移民的國家,其移民活動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影響之深是任何一個國家所難以比擬的;這又是一個商品經濟和現代組織管理以及現代化社會物質和文化水平高度發達的國家;這也是一個主張和信奉資產階級憲政、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國家;這還是一個開放的、政策不斷調整的國家,一個人口頻繁流動、通訊媒介和交通運輸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這是一個自1894年以來國民生產總值一直居世界各國之首的國家,然而她又是一個被豐裕中的貧困所時刻困擾的國家:這是一個誕生了《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家,然而又是種族危機愈演愈烈的國家;這是一個物質文明蓋世無雙的國家,然而又是一個精神文明危機和社會問題重重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裏,憲法之穩定性和隨機性、各種法律條文之繁瑣、律師數量之多為列國難以匹敵,然而其法律空子和漏洞之多,特別是金錢和利益集團對法律影響之大也是世界上鮮見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登上了超級大國的寶座,美蘇冷戰的陰影始終籠罩著這個國家。不過它時而激化,如1950—1954年間麥卡錫主義的法西斯思潮泛濫;時而淡化,倡導緩和,甚至主張夥伴相處。本書十大奇案選擇的盧森堡夫婦受控為蘇聯間諜案。反映的是美蘇冷戰處於激化時期的情況。當時,盡管全世界掀起聲勢浩大的拯救運動,也難使盧森堡夫婦免遭電刑。類似的間諜案雖然到了90年代仍時有曝光,但隨著美蘇關係緩和以及蘇聯解體的形勢變化,這類案件也就顯得不那麼沸沸揚揚,不那麼具有轟動效應了。
“水門事件”的醜聞曝光導致尼克鬆總統辭職,這一案件反映了在一個號稱法製健全和求真唯實的國家裏,權貴們對於法律和真理的踐踏。如果不是第四種權力工具——輿論的強大威力,如果不是黨派之間柑互攻訐,這樣涉及代表國家聲譽的最高領導人的醜聞顯然是難以暴露的。現在人們走進在加州洛杉磯附近奧蘭治縣的約巴林達尼克鬆出生地的博物館,可以看見尼克鬆掩蓋“水門事件”真相的種種圖片和錄相。和尼克鬆被迫下台不同,“伊朗門事件”泄露天機,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裏根的作為和尼克鬆的“水門”不過是半斤八兩,但是“伊朗門事件”並未導致裏根總統的落馬,隻是由聽命執行的中校諾思代過受罪。“水門”醜聞,涉及內政,“伊朗門”醜聞則涉及美國外交,暴露了在金錢至上的社會裏,美國既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它口頭上強調意識形態因素至上,而事實上則是重經濟利益的實用主義國家。高估它的意識形態原則性,認為美國是一個反共主義至上的國家,並不符合實際;當然以為它會信守諾言和國際法,也會上當受騙。從尊重曆史本來麵目的角度看,無論是尼克鬆還是裏根都不屬正直的政治家之列,事實上他們同樣是信奉政治鬥爭無誠實可言哲學的。至於與克林頓在竟選阿肯色州長時經費來源有牽連的“白水事件”,是以“水門”模式結束,還是以“伊朗門”模式了結,抑或出現克林頓根本不受幹擾的新模式,由於案情還在深入發展中,還可能在激烈大選前的半年內出現新的奇聞和曲折,因而與其預測它的後果,不如跟蹤事態發展,拭目以待。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法製的天平對每位總統並不會一律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它受製於政治力量的對比。說到這裏,我們還注意到“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和“白水事件”都與總統本人密切相關,總統、第一夫人要當眾出庭,受製於法,這種情況用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作簡單化的解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在美國,民主機製的運行對於資本集團統治的穩定是有利的,一位總統可以更換、一個政黨可以下野,但是上台的另一個總統或政黨同樣要有利於資本集團統治穩定。這時人們關心的並不是個人的命運,而是資本集團的命運了。可以說,總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隨時可棄的替罪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