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鐵血情緣(完本) 作者:柳彬
第一章 邂 逅
《鐵血情緣》------柳彬著
大明朝弘治一十八年,孝宗皇帝病逝,時年僅三十六歲,遺旨立太子厚照繼承大統,厚照即位稱武宗皇帝、年號正德。
正德元年,武宗扮旨大赦天下、減免賦稅,素有糧倉之稱的江浙湖廣地域全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百姓豐衣足食,各地廟寺香火格外興旺。
二年農曆二月十九,是佛教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顯靈日,池州境內九華山佛地更是香火鼎盛、熱鬧非凡,有還願的、求子的、求官的、求財的、保平安的、求風調雨順的,自卯時晨光譜照峰巒,九華山化城寺內已是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化城寺始建於晉代,寺院隱居山峪、地勢艱險,得以避過多次戰火,受益唐宋兩代推崇佛學佛教、廣建廟宇,至明朝弘治年末,九華山上已有寺閣一百餘座、僧尼人數不下三百,又有廟產耕地千頃、年入香火白銀萬餘兩,寺中相當富裕,凡寺殿皆雕梁畫棟、佛身皆香木覆金,金壁輝煌、氣勢宏博。
至三月初五,在化城寺內修行的和尚淨宇,入方丈蟬房向主持無瑕長老辭行。淨宇俗名鄭卿,十歲時被母親忱氏送來九華山化城寺修行還願,在寺中誦經挑水、讀書習武,至今八年期限已滿,因而辭歸奉孝父母。
淨宇出了主持的蟬房,又去辭別了寺院各長老和眾師兄弟後,輕裝便衣下山。時逢早春,晨霧之中,山坡上的梅枝已衝寒怒放、生機盎然,山道兩側古木參天、怪石林立,幽雅的涼亭竹屋點綴在鬆林之間,供往來的信徒香客歇腳。
鄭卿獨自一人,依舊出家人裝扮,走池州府至杭州城官道,宵行夜宿、匆匆趕往湖州地界,意圖要在清明前趕到家。
湖州城地處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素以絲綢之府、魚米之鄉著稱,仍是明代絲織業樞紐之地,江蘇浙江二省的桑絲百分之八十在此交易和織絹,太湖更是聞名遐邇,東鄰蘇州、北臨無錫,水麵煙波浩渺共三萬六千頃。
湖州府織染雜造局,有九品大使陳江,為人忠厚公平,在任已有多年。陳江結婚十八年仍無子繼,隻有一女名慧芫,正月裏陪母親秦氏赴九華山進香求子,正好也在回途路上進住杭州府城。
明朝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所在,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南宋皇城,方圓九裏,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幹,西至萬鬆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有殿堂樓閣金壁輝煌。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有城門一十三座及護城河圍繞,氣勢相當宏偉。
慧芫是第一次遊曆前朝南宋的京都,倍感到華麗壯觀、目不暇接,聽說嶽王廟前商貿薈萃、熱鬧非凡,就纏著母親非要去逛。
細說這慧芫芳齡十六,身著大袖圓領的花冠裙襖,外套裴翆綠披,娥娜白晰、溫柔清雅,一雙丹鳳眼婉轉留情、集盡江南秀女風采。
杭州城本就是官宦商賈彙集之地,常有達官顯貴、三教九流、地坯惡少閑逛滋事,慧芫從小在家識書習琴,第一次出遠門哪懂這些,在嶽王廟前竟被新任浙江府布政使劉介的二公子盯上,竟而引火燒身,陷入曆時十載的一段生死情緣。
卻說武宗皇帝登基後,重用原東宮侍官劉瑾、奸臣焦芳等,朝野稱其為八黨。賜封劉瑾入掌司禮監兼任團營提督,焦芳升內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凡朝中奏章和批旨,皆由劉瑾傳遞。劉瑾起用門客楊玉、江湖浪子石文義擔任錦衣衛正副指揮,內外勾結、專橫跋扈,一時間權傾朝。複又進言提攜同黨張才,任兵部侍郎之職,染指兵權。
杭州知府劉介原係張才一黨,在任上盤剝搜掛、日進百金,聞迅進京賄官,効納劉瑾、張才各千兩黃金,正德二年初領旨出任浙江布政使。明代承習唐宋朝建製,地方文官設司、府、州、縣,是時杭州為府、浙江布政使為司,劉介已由從四品躍升至從三品。
劉介膝下有三子,老大老二皆混世摩王,仗著父權和財富滋擾百姓、欺行霸市,杭州城商戶無不避而遠之。長子劉湯曾經在湖州莫幹山覺海寺學武,後因心術不正被方丈趕出山門,自持有些武功,常酗酒尋釁、持強欺弱。次子劉錢貪財好色,慣常敲詐商戶強買強賣斂財,或玷汙俯內丫環或強搶民女輕竹難書。三子劉興為妾所出,喜獨來獨往、愛結交三教九流。
這日劉錢著一身耀眼的綾羅綢緞在嶽王廟閑逛,無意中撞見慧芫,見她如此美貌豔麗,竟色迷心竅、一直跟蹤至驛館,旋即備金銀厚禮前來糾纏慧媛,卻被秦氏斥罵。
因官府驛館內富商官宦眾多,劉錢未敢輕易施暴,便回家請大哥吃酒問計。劉湯麵頰白淨、眼光奸詐,出主意道,“她既住在驛館,肯定家居外阜,這幾日就會離開。這杭州城水路通全省,料她必走水路歸去”。
劉錢聽了,更是焦急“有何主意快說,如若被她走脫,二弟我生不如死。”
“杭州城內,光天化日不好動手,你隻派人盯住她,探清楚何時啟城程、走那條路,在僻靜之處船上動手,人不知鬼不覺搶來俯中受用。如何?”老大劉湯久闖江湖,不愧老謀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