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內涵挖掘潛力,不斷降低產品成本
鋼木家具是這個廠19××年發展起來的以鋼代木的新型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同行業廠家不斷湧現,市場上出現了激烈競爭的局麵。麵對這種形勢,這個廠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了主動權。
1.降低產品銷價,薄利多銷。該廠通過調整勞動組織,推行廠幣製,開展三級核算,兩級成本,車間自計盈虧等一係列措施,使產品成本和價格不斷降低,有9種銷量較大的產品,降低銷價12.5%,爭得了市場,取得了競爭的主動權,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用戶。
2.把立足點放在提高社會效益上。該金屬家具廠始終把眼睛盯在市場需求上,把算盤打在增加社會效益上,把勁頭使在爭創優質產品上。因此,在原材料大幅度漲價的情況下,把原來8%的銷售利潤率降低到6.5%,保證了產品在市場上暢銷不滯。
四、堅持市場開放,不斷擴大產品銷售
首先,改革經營方式,不斷擴大市場覆蓋麵。一是變坐商為行商;二是建立銷售陣地。現已在全國22個盛市和地區建立了274個銷售點,網點的銷售量約占全廠產品銷售量的40%以上。為了鞏固老陣地,開發新網點,還采取了老關係戶和重點地區優惠,新關係戶和偏遠地區照顧的辦法,進一步擴大了產品的銷量。20××年銷售總額為×××萬元。其次,把競爭推向國際市常這個廠原來沒有出口產品,他們為了振興企業,為國家創外彙,在經營策略上本著暫時受損,長遠得益的戰略觀點,不計一時之得失,積極開拓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市場,從而贏得了出口商品品種、質量和價格的優勢,創出了××金屬家具廠的牌號。20××年產品出口總額占全廠銷售收入的19%,為國家創外彙××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萬元。
××金屬家具廠通過抓開發、抓經營,生產有了很大發展,20××年年產量已達到××萬件,比20××年增加了13%,完成工業總產值×××萬元,實現利潤×××萬元,分別比建廠初期20××年增長了2.7倍和3.8倍。“六五”期間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1%。××金屬家具廠自20××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市、××省的先進單位。
【範例二。
學習勞動典型材料
基層幹部的好榜樣——劉清華
劉清華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第十三工程局三處第十隊黨支部書記,他當基層幹部15年,不管崗位怎樣變,他總是心係工友,處處同群眾打成一片。工友們說:“有劉清華在身邊,我們就沒有吃不了的苦,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當幹部的要反省自己:你心裏究竟有沒有裝著工人?”
在隧道施工中,爆破是最危險的環節。每次爆破之後,劉清華都要帶上安全調度,趕在工人上班之前來到掌子麵,用事先做好的小木牌把爆破後出現的危石和險區做上標記,等上班的工人來到掌子麵,他要親眼看著排去危石,進入正常掘進。下班前他還要再到掌子麵,待點完炮之後,才同爆破手一起撤出隧道。
一次跟班作業中,劉清華發現有塊臉盆大的危石沒處理工人就開始掘進了。他立即把工長、班長召集到掌子麵,平時很少發脾氣的劉清華一下子火了,他拿起一根鋼釺近走近那塊危石,說:“誰不怕死,請過來,看看石頭硬,還是你們的腦袋硬!”說話間,手起石落。
事後,劉清華誠懇地對工長、班長們說:“幹部多操一份心,工人就少擔一份險。當幹部的要經常反省自己:你心裏究竟有沒有裝著工人?”劉清華就是這樣十幾年如一日地嗬護工友、對待工作的。在他任工程隊主管領導的10年中,隊裏沒有出過一起重大傷亡事故。
劉清華待工友親如兄弟,體貼入微。1987年冬天,十隊參加修建大秦鐵路二期工程時,劉清華帶先遣隊趕到一個新的工點。因工程上得急,環境十分艱苦,大家住在一個廢棄的庫房裏,先遣隊10個隊員隻有4張床,要有6人睡在臨時搭的通鋪上,大家先把劉清華的行李放在一張單人床上,劉清華見了,不聲不響地把自己的鋪蓋挪到通鋪上,安排一位剛分配來的大學畢業生和3位患感冒的工友去睡單人床。兩天之後,又有一批施工人員開進工地,通鋪也睡不下了,劉清華又把自己的鋪蓋從通鋪搬到地鋪上。大家過意不去,又給他搬了回去。劉清華半開玩笑地對大家說:“你們能睡地鋪,我為啥睡不得,比比看,你們哪個有我皮實?”半個月後,大家都有了床睡,劉清華才從地鋪上卷起了鋪蓋。
劉清華把一顆心全交給了工人,對自己、對家庭,他是地地道道“馬大哈”。然而,隊裏工友們的生日劉清華沒忘過,有時還自己掏錢為他們過生日。前年正月初八,劉清華莫名其妙地被幾位職工推進夥房“赴宴”,原來,工人們也把他的生日記在心裏。人間真情最無價,劉清華感動地說:“我不過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卻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
“黨員幹部要讓群眾伸大拇指,不要伸二拇指。”
劉清華有句口頭禪:“黨員幹部要讓群眾伸大拇指,不要伸二拇指。”多年來,劉清華無論當工程隊長、黨支部書記、還是工程項目負責幹部,都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親戚朋友謀私。劉清華的兩兄弟家庭經濟困難,找到劉清華,求著幫忙找點活兒幹。當時任項目副經理的劉清華說:“我分管勞務錄用,按說讓你們在工地點幹點活兒能辦到,但我們是國有企業,我不能把親屬往自己管轄的項目上塞,日後上行下效,項目還怎麼管理?”兩兄弟流著眼淚離開了工地。
劉清華自己行得正立得直,對工程項目,他敢於鐵麵無私嚴格管理。前年,吉林白山市上甸子隧道開工時,擔任項目長的劉清華看了業務人員報上來的工程材料采購報價表,心裏很不平靜,憑多年搞工程建設的經驗,他看出來這份報價表有水分。劉清華深知,項目長官兒不大,但“劉清華”三個字落在紙上,就決定了這個項目的盈虧、工程質量的優劣。他沒有在報價單上簽字。為了摸清材料的市場價格,他走訪了白山市區和效區的11家沙石料廠和管理部門。有的廠家見劉清華是生人,不肯講實話,他就去兄弟項目部了解進料情況。八百裏行程風塵仆仆,劉清華對沙石料質量和價錢摸得一清二楚。隨後,他把負責采購的業務人員召集在一起,對每個供貨廠家的情況進行逐一分析,指定了供料廠家,結果以最低的價格買到了質量最好的沙石料。事後,他語重心長地對業務人員說:“你們各位每天從事大量經濟活動,一定要把握住自己,要對企業負責,貨比多家,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貨;還要對自己負責,不要在金錢上摔跟頭,不然,會後悔一輩子。”
三年前,在一個隧道施工中,一支施工隊掘進達不到質量要求,劉清華對其亮出黃牌:限期改正。當晚,施工隊負責人神神秘秘地來到劉清華住處,把一個鼓鼓囊囊的信封塞到劉清華手上,說了聲“請劉經理多關照”,拔腿就走。劉清華一看,信封裏裝的是一遝百元大鈔,頓時喝住他,正色道:“你不在提高質量上下功夫,反倒在搞歪門邪道上動心思,就憑這一條,你就得卷鋪蓋走人!”有的同誌提出:這支隊伍過去工程幹得不錯,還是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吧!劉清華斬釘截鐵地說:“此風不刹,不但會毀了工程,還會毀了項目上的幹部。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他們是因為行為不規矩被趕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