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點是以簡明的文字,扼要地反映某一單位一定時期內的工作、計劃的“要點”時所使用的公文。
凡對一定時期的工作擇其要者列出,以便使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機關、單位,都可以使用這個文種。
1.按性質分,有學習活動安排要點、工作活動安排要點等。
2.按範圍分,有部門製定的工作要點、單位製定的工作要點、車間班組製定的要點等。
3.按時期分,有周工作要點、季工作要點等。
8.1.3文種特征
工作要點屬於粗線條計劃,它除了具有計劃的某些特點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值得注意:
1.內容集中,具有針對性
工作要點要集中反映工作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精練、概括,簡明扼要,針對性強。
2.行文靈活,約束性不強
工作要點可根據實際需要增刪取舍,靈活變換。層次之間可以跳躍,思路允許有跨度,格式不求十分完備。
3.時間上有模糊性
工作要點的時限要求不十分具體,因此顯得模糊、抽象,多為羅列工作之內容要點,而不詳講什麼時間、各個階段幹什麼。
4.緊扣特征
行文一定要扣緊要點之特征,並注意“計劃”和“工作要點”之間的區別,不要把“要點”寫成“計劃”;也不能把“計劃”寫成“要點”。
5.文字要求簡潔
工作要點內容要集中,有具體針對性,文字也要簡潔,毋須修飾,也不要展開,以求內容和形式的一致。
8.1.4寫作格式
工作要點一般包括標題、主送單位、正文三部分。
1.標題
沒有文頭的,其標題多“製發單位”、“適用時間”和“工作要點”這三個部分組成,如《××市××局二〇〇一年工作要點》。
2.主送單位
工作要點是機關工作主要之點,多為機關內部使用的普發性公文,因此,這類公文一般不寫受文單位。
3.正文
有的工作要點有前言部分,有的沒有。有前言部分的要寫明製定的目的、依據、方針或指導思想、任務要求等。文字多少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點到即可,不展開闡述,然後逐一列出要點之概括。這部分內容隻講為什麼做、做什麼事項,有的僅談做什麼事項。講述時提綱挈領,前後一般不需過渡或照應,層次段落可以跳躍,思路結構上允許有較大的跨度。
如果標題中沒有顯示工作要點的製定單位,標題下麵也沒標明製定日期的,則正文的右下方要寫明製定單位和製定日期。
8.1.5例文賞析
【範例一。
××市2001年工作要點
2001年是新世紀的開端,也是實施“十五”計劃的第一年。全市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大力推進經濟國際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城市化和民營經濟發展,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製建設,做好思想政治領域和社會穩定工作,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為“十五”計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預定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3.85%以內。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力爭超額完成預定指標。
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1.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促進農業增值增效。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人均一畝高效田,年創效益過萬元”為目標,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抓好優質專用糧生產,擴大名優特稀果品生產,增加綠色、串季蔬菜和精特菜種植麵積,推廣特種牧草和動物養殖;搞好海珍品養殖,加快發展海洋經濟。重點扶持5個省級、30個市級龍頭企業的發展,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搞好產地和銷地批發市嚐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和農業信息網絡建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加大農產品銷售力度。
2.推廣普及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搞好農業新品種研究開發,盡快在旱作農業、綠色食品、高效設施農業等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抓好已有6個省級農業引智示範園建設,重點抓好煙台市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每個縣市區和鄉鎮分別抓好1個縣級、1個鄉鎮級科技示範園。
3.加大基本建設投入,努力改善農業條件。以抗旱節水為重點,堅持節水、攔蓄、補源、治汙相結合,突出抓好城鄉供水、農村人畜吃水、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利設施配套工程建設。抓好節水示範區項目建設,完成外來河中下遊河道治理任務,推進萊州灣供水項目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提高森林覆蓋率。
4.抓好政策落實,促進農村穩定。做好土地延包合同和土地流轉管理工作,健全製度,穩定土地承包關係。搞好鄉鎮區劃調整,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紮實有效地搞好扶貧工作。
二、加大改革改造力度,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
5.加快調整重組,壯大優勢骨幹企業。突出抓好10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張,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搞好市屬部分重點企業工業園區規劃和建設,吸引人才、技術和外來投資,加快重點企業發展,各縣市區都要因地製宜,抓好重點企業的發展。
6.推進技術改造和創新,提高裝備水平和開發能力。年內全部工業完成技改投資比上年增長12%。重點抓好2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完成技術創新項目850項。20戶市屬重點企業全部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爭取再有幾戶企業通過省級技術開發中心認定。
7.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堅持“有進有退”原則,進一步調整所有製結構。繼續推進產權製度改革,年內市、縣、鄉、村四級企業涉及產權改革的比重達到80%以上。搞好企業規範化公司製改造,年內44戶重點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公司製改造工作全部結束,自然人投資設立的有限公司要有20%以上達到規範化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具備條件的公司製企業原則上實行“三個分開”。抓好國有資產營運機構和授權經營的企業集團的規範運作,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運營體係和運行機製。加強企業上市工作,已上市公司要搞好資本運作,積極爭取配股和增發。
8.加強企業管理,確保安全生產。加強企業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營銷管理,全麵推行購銷比價等現代管理辦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體係建設,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嚴格重點部分的安全管理,嚴格防範工作,加大檢查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隱患。
三、以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略)
四、加快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在開放層次和質量上實現新突破(略)
五、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略)
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略)
七、搞好建設和管理,加快城市化進程(略)
八、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略)
九、加強民主法製建設,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略)
十、全麵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略)
中共××市委員會
二〇〇一年×月×日
【範例二。
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點
2006年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全麵實施素質教育,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順利實施教育、“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1.進一步加強宏觀思考和戰略研究,認真做好謀劃未來工作。完成《2020年中國教育發展綱要》研究製定工作,提出今後15年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奮鬥目標、指導方針和重要舉措,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努力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
2.頒布和實施《全國教育事業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推動教育事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分類指導和分區規劃,推動各地製訂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做好區域、基層和學校教育發展規劃。
3.進一步加強教育法製建設。全力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盡快頒布實施,加快《教育法》、《學位法》修訂進程,做好《考試法》和《學校法》起草工作。積極推動各地建立健全配套性的教育法規,加大教育執法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4.深入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鞏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健全保持黨的先進性長效機製。進一步加強高校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提高領導學校發展的能力。加強教育係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