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l(OH)3↓ 3H2↑
6.判斷中和滴定終點時溶液酸堿性,選擇指示劑以及當pH=7時酸或堿過量的判斷等問題時,應考慮到鹽的水解.如CH3COOH與NaOH剛好反應時pH>7,若二者反應後溶液pH=7,則CH3COOH過量。指示劑選擇的總原則是,所選擇指示劑的變色範圍應該與滴定後所得鹽溶液的pH值範圍相一致。即強酸與弱堿互滴時應選擇甲基橙;弱酸與強堿互滴時應選擇酚酞。
7.製備氫氧化鐵膠體時要考慮水解.FeCl3 3H2O=Fe(OH)3(膠體) 3HCl
8.分析鹽與鹽反應時要考慮水解.兩種鹽溶液反應時應分三個步驟分析考慮:
(1)能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2)能否發生雙水解互促反應;
(3)以上兩反應均不發生,則考慮能否發生複分解反應.
9.加熱蒸發和濃縮鹽溶液時,對最後殘留物的判斷應考慮鹽類的水解
(1)加熱濃縮不水解的鹽溶液時一般得原物質.
(2)加熱濃縮Na2CO3型的鹽溶液一般得原物質.
(3)加熱濃縮FeCl3 型的鹽溶液.最後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燒得Fe2O3 。
(4)加熱蒸幹(NH4)2CO3或NH4HCO3 型的鹽溶液時,得不到固體.
(5)加熱蒸幹Ca(HCO3)2型的鹽溶液時,最後得相應的正鹽.
(6)加熱Mg(HCO3)2、MgCO3 溶液最後得到Mg(OH)2 固體.
10.其它方麵
(1)淨水劑的選擇:如Al3 ,FeCl3等均可作淨水劑,應從水解的角度解釋。
(2)化肥的使用時應考慮水解。如草木灰不能與銨態氮肥混合使用。
(3)小蘇打片可治療胃酸過多。
(4)純堿液可洗滌油汙。
(5)磨口試劑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試劑.
凡此種種,不一而舉。學習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應用之。
十六.焰色反應全集
(一). 鈉離子:
鈉的焰色反應本應不難做,但實際做起來最麻煩。因為鈉的焰色為黃色,而酒精燈的火焰因燈頭燈芯不幹淨、酒精不純而使火焰大多呈黃色。即使是近乎無色(淺淡藍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鐵絲(或鎳絲、鉑絲)放在外焰上灼燒,開始時火焰也是黃色的,很難說明焰色是鈉離子的還是原來酒精燈的焰色。要明顯看到鈉的黃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用鑷子取一小團棉花(脫脂棉,下同)吸少許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擠幹,用該棉花沾一些氯化鈉或無水碳酸鈉粉末(研細),點燃。
⑵方法二(鐵絲法):①取一條細鐵絲,一端用砂紙擦淨,再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至無黃色火焰,②用該端鐵絲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鈉或無水碳酸鈉粉末,③點燃一盞新的酒精燈(燈頭燈芯幹淨、酒精純),④把沾有鈉鹽粉末的鐵絲放在外焰尖上灼燒,這時外焰尖上有一個小的黃色火焰,那就是鈉焰。以上做法教師演示實驗較易做到,但學生實驗因大多數酒精燈都不幹淨而很難看到焰尖,可改為以下做法:沾有鈉鹽的鐵絲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藍色火焰的部位灼燒,黃色火焰覆蓋藍色火焰,就可認為黃色火焰就是鈉焰。
(二). 鉀離子:
⑴方法一(燒杯-酒精法):
取一小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充分研細)放在一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5~6滴酒精,點燃,可看到明顯的淺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鈷玻璃片觀察,則更明顯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發皿-酒精法):
取一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個小發皿內,加入1毫升酒精,點燃,燃燒時用玻棒不斷攪動,可看到紫色火焰,透過鈷玻璃片觀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燒完時現象更明顯。
⑶方法三(鐵絲-棉花-水法):
取少許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小蒸發皿內,加一兩滴水調成糊狀;再取一條小鐵絲,一端擦淨,彎一個小圈,圈內夾一小團棉花,棉花沾一點水,又把水擠幹,把棉花沾滿上述糊狀碳酸鈉,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透過鈷玻璃片可看到明顯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鐵絲法):
同鈉的方法二中的學生實驗方法。該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課本的做法。
觀察鉀的焰色時,室內光線不要太強,否則淺紫色的鉀焰不明顯。
(三). 鋰離子:
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
用鑷子取一團棉花,吸飽酒精,又把酒精擠幹,把棉花沾滿Li2CO3粉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