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女俠秋瑾0000百計難消彌天怨京師俠女困愁城(1)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秋天。秋瑾與丈夫反目,避居泰順客棧的西廂房裏,已經是第五天了。
京師泰順客棧,是一座三進一出的四合院。農曆九月的天氣,黃葉飄落,寒意襲人。這幾日客人又少,院內靜悄悄的。天空陰晦,風吹落葉的響聲,更添了幾分肅殺的秋意。秋瑾的心情雖然比剛來時平靜了些,但從當前國事、家事的悲歡離合,想到古往今來女子的命運,還是思緒萬端,理不出個頭緒。
這位詩思敏捷的才女,一向是有感而發,文如泉湧。但這時她心亂如麻。想寫點東西,可不論怎樣措辭,仍覺得“文不逮意”。時間已過了中午,她飯也沒有吃,坐在案前思索了一陣,忽而想到她平時喜愛的《滿江紅》詞調,執筆寫道:
……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寫到這裏,幾點熱淚滴在紙上,墨跡浸濕了一大片。她沒有收拾,伏在案上抽泣了一陣,又昂起頭來,擲筆於案,在屋內踱起步來,自由地思索著。
她像籠中的鷙鳥,獄中的囚徒,隻有張開思索的翅膀,才是自由的。這位世代書香、家學豐厚而又刻苦好學的女子,十幾歲即博覽群書,又隨祖父、父親宦遊福建、台灣、湖南,增長了閱曆。從維新派的書刊中,初步接觸了西方男女平等、博愛的自由思想,激發了她在人格、尊嚴、事業、名位等方麵獨立做人、成就事業的人生願望。加上她熱情奔放的性格,自然也有平等愛人、尋求知音的生活欲望。像古代許多穎慧的才女一樣,一步不慎,使她陷入不幸婚姻的羅網。
其夫王子芳雖表麵風流倜儻,其實是個紈絝子弟。對“經濟”、“學問”、“新政舊政”這些秋瑾興致很高的話題,他都索然寡味。對這種“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的“琴瑟異趣”的生活,她實在難以忍受,可那時又別無他路。因為當時統治輿論、統治婚姻的還是“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的封建觀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