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醇王府(1 / 2)

時光倒退到光緒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的一個傍晚,北京什刹海邊的醇王府,3歲的溥儀被一群皇宮裏來的人嚇得大哭,隨後他被這群人抱走。接下來兩天之內,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相繼病逝,小溥儀在哭聲中繼承了皇位,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光緒的親弟弟)則作為了監國攝政王,代替兒皇帝執掌天下大權。

醇王府連續出了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一時間,京城到處流傳著醇王府“兩代潛龍、一朝攝政”各種版本的神奇故事,這是多麼榮耀的事情啊!

然而,事情恰恰相反。有些時候,被榮耀籠罩了的人,往往感覺不到榮耀。醇王府裏麵的人不僅感覺不到榮耀,反而在榮耀的麵前抬不起頭來。這是為什麼呢?這一切都得從第一代醇親王奕說起。

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他的四哥哥奕

繼承了皇位,即鹹豐皇帝。奕

19歲奉旨成婚,妻子是慈禧太後的親妹妹葉赫那拉氏。21歲那年,他親手捕殺顧命大臣肅順,與六哥哥恭親王奕一道幫助慈禧太後成功地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變”。

慈禧太後執掌大權以後,半年之內就頒給她的妹夫奕一大堆頭銜,什麼都統啊、禦前大臣啊、領侍衛內大臣啊、管理神機營事務管事啊等等。在同治一朝,官職上能夠跟奕相提並論的,隻有他的六哥哥恭親王奕。奕比他大8歲,長期主持軍機處,內政外交都管,運籌帷幄,氣度非凡,人稱“鬼子六”(“鬼子六”是當時“傳統派”送給作為“洋務派”領袖奕的稱號,有點鄙視的意思,但也可以作為奕能力和魅力的表現)。奕當時年輕氣盛,一心想跟六哥哥一比高下。

就在奕

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為,準備跟六哥哥一比高下的時候,18歲的同治皇帝突然駕崩。同治帝無嗣,奕的長子載湉繼承了皇位,改號光緒。這樣一來,作為皇帝的老子,一度熱心政治的“太上皇”奕,不得不跪在“女強人”慈禧太後麵前請求退休。慈禧太後很不客氣地撤銷了他的所有職位,直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才請他出來擔任新成立的帝國海軍大臣。由於內心對慈禧太後的恐懼,奕竟然挪用海軍軍費來為慈禧太後修建頤和園,對日後甲午戰敗這件事他是有相當責任的。

兒子做了皇帝,老子馬上退休,奕

過得十分窩囊。

隨著光緒的長大,對慈禧太後越來越不滿,兩人關係不好,作為老子的奕更加不安。在當帝國海軍大臣期間,慈禧太後賜給他一頂杏黃轎子,他一次都不敢坐。

在醇王府,他管自己住的正房叫“思謙堂”,管書房叫“退省齋”,連家裏的器物都刻有“滿招損,謙受益”這樣的字眼。他思前想後,寫出“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這樣的話作為格言家訓,在每個子女的房間裏張掛。

死的時候隻有51歲,死後慈禧太後派人砍掉他墳頭的白果樹。因為有人對慈禧太後說,那地方風水好,“皇”是“白”“王”兩個字的重疊。

“白果樹事件”給醇王府留下憂鬱的陰影,幾十年後,溥儀的弟弟溥傑回憶起這件事,還耿耿於懷。

的妻子、慈禧太後的妹妹,這位老福晉(親王的老婆叫福晉)跟她那位太後姐姐秉性完全不同。她夏天不進花園,因為怕踩死螞蟻。她不知道該如何疼愛孩子,怕孩子們吃飽了撐著,不給孩子吃飽,搞得孩子們個個營養不良,甚至她的一個親生兒子因為營養不良而死去。她成天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不要把壞消息帶給她。

死的時候,我們的攝政王載灃當時隻有8歲,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二代醇親王。載灃不是這位老福晉的親生子,但依照家規要受她的管教。載灃笑一笑都分外小心,如果笑出聲來,她就會吆喝:“笑什麼?沒個規矩!”她這麼本能地吆喝,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規矩得跟木頭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