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有一個場景令人記憶深刻。
克裏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演)在一個股票經紀公司實習。實習生共有20人,他們必須無薪工作6個月,最後隻能有一個人被錄用,這對克裏斯·加德納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實習期間,克裏斯接受了一項任務,推銷股票。有一個機會,他去拜訪一個成功的客戶。這個客戶住在高檔的別墅裏,有花園、遊泳池,當然他還有著自己的不小的產業,儼然一位成功人士。克裏斯看看自己:隻是一個窮小子,租不起房,且隻有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麵對這個有錢人,克裏斯並沒有自慚形穢,而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打招呼問候,並和他一起去包間看橄欖球比賽。這些生活對克裏斯來說,曾經是做夢也無法達到的。克裏斯與這些成功人士一起,推杯換盞,談笑自若,毫不拘束。後來,這個客戶又給克裏斯介紹了很多生意。
最終,克裏斯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務,脫穎而出,獲得了股票經紀人的工作,並且隨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這是猶太人所信守的一條格言,克裏斯·加德納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
要想成為富人,我們應該牢記,要擺脫窮人的命運,就要站在富人堆裏,站在成功者的人群裏。
富人會以富人方式思考問題,而排在窮人之首則永遠無法擺脫窮人的思維方式。有時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作窮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們仍寧願進富人之列。
猶太人中富人眾多,實際上就是由於他們就有富人的思維方式。這不是什麼實用技術,而是一種處世哲學。
窮到富的轉變是大多數人憧憬的,但沒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實隻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窮人不能隻是慨歎命運不濟。窮人隻有站在富人堆裏,汲取他們致富的思想,激發自己成功的鬥誌,比肩他們成功的狀態,才能真正實現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