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旅店大王希爾頓認為,完成大事業的先導是夢想,成功或許有運氣的成分存在,但若沒有一份完美的宏偉藍圖,一切都是白費。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沒有確立目標的人很難獲得成功。許多人並不乏信心、能力、智力,隻是因為沒有確立目標或沒有選準目標,從此與成功失之交臂。
年輕人若想致富,首先要樹立致富的目標——在確立目標時,必須切合個人實際和環境,絕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遙不可及;其次在確立目標後,絕不要半途而廢或隨意中止追求目標的進程。
美國漢堡包大王前任總裁科柏先生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他事業的轉折點,就是他決心要成為“快餐店”老板的一瞬間。
那天他剛剛被提升為市場部的經理,並成為公司的主管之一。當他開著公司給他配的嶄新的車子回家時,他意識到:這次升遷其實對他個人所意欲達到的事業、地位沒有多大幫助。他的目標在於管理好整個公司,但他剛剛升任的職位卻不是公司業務的主流。
科柏所任職的公司是以經營速食快餐為主。為此他放棄了別人非常羨慕的職位,義無反顧地去從事漢堡包的專賣經營,從最低點開始,學習如何做大。1年以後,他被總部調回,當上了營銷部主任,沒多久,他以傑出的營銷才華出任常務副總經理的職位,成為總經理的唯一接班人。
英國的大衛·布朗生於1904年,其父親經營一間小型齒輪製造廠,幾十年一直慘淡經營,僅可以賺取一點生活費。不過,布朗的父親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總結自己沒有選好奮鬥目標的教訓,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為此,一方麵,嚴格要求布朗勤於學習和讀書;另一方麵,每逢假日就差布朗到自己的齒輪廠去參加勞動,與工人們一樣艱苦工作,絕無給予其特殊照顧。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廠裏磨煉了較長時間,養成了艱苦奮鬥精神,熟悉了工業技術的知識,形成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但布朗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在齒輪廠,而是利用自己在齒輪廠業務積累的經驗,向賽車生產這個目標奮鬥。
他通過觀察,預感汽車大賽將會成為人們的一種流行娛樂。就這樣,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立了大衛布朗公司,不惜重金投入,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搞設計,采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生產。194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汽車大賽中,布朗生產的“馬丁”牌賽車一舉奪魁,大衛布朗公司因此一舉成名,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布朗從此走上發跡之路。
富人之所以能致富,就在於他將眼光投放在正確的地方,進而選擇了合適的致富途徑。奮鬥目標是一個人的動力核心,它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信念、決策模式和行為方式,進而賦予行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