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又忍不住在寒風裏大吃大喝一陣子,眼看著那些奮鬥又打了水漂。也會責怪自己,可無處傾訴的煩悶,除了食物,再也找不到出口。
沒有飯局的空閑,我就一個人待在廚房裏,用奇怪的搭配做自己喜歡的飯食,日式的沙拉,韓式的羹湯,川菜係的菜肴,或者法式的甜點。總之是各種不著邊的單品,讓一個人的飯桌也顯得豐盛至極。
記得有一次在網上買了些味道極佳的肉餡,買了麵粉和酵母自己試著做灌湯包,無奈蒸鍋太小,一次隻能裝下四個,一整個下午都在廚房濃濃的蒸汽裏,等包子一鍋又一鍋地出爐。多出的一些餡料,還做了些肉餡餅,吃不完的都裝在保鮮盒子裏凍起來,有時下班回家拿出來熱一熱吃。
那陣子,幾乎每天晚上回家都吃包子配酸辣湯喝,渾身都暖乎乎的。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嘴巴刁鑽得有些刻薄,對入口的東西越發挑剔,和要好的朋友去吃壽司的時候,總要遺憾地說米飯的溫度不夠好或者壽司醋把米飯醃的時間不夠,吃拉麵也會嫌棄麵條的軟硬程度。
對人也是。一次一個約會的對象在微信裏表白的時候,打了錯別字。我卻怎麼也不肯原諒。
無論食物或者人,花了多少心思,別人總會嚐得出的。
可記憶裏的自己也曾經是個毫不介意的人啊。
讀大學時,宿舍位置太偏,房間裏手機沒有信號。熄了燈之後就裹著棉被站在外麵的陽台上和對麵樓的男朋友打長長的電話,永遠有耐心,永遠有說不完的話。
可現在,我隻願意守在烤箱前等一個麵包出爐,卻再也沒有耐心等什麼人洗了澡再出門,再也沒有時間坐在餐廳裏等什麼人堵車來遲了許久。
3
北京的霧霾越來越濃了,接二連三的紅色預警讓人與世界永遠隔著一層口罩。我在這裏麵看不透這個世界,也猜不透這個世界裏的人。遇到有些人,總要一起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而也有一些人,總要輕輕薄薄敷衍。
可我每次在試圖離開北京的時候,又留戀不能放手。這裏給過我太多的期盼和可能,至少曾經我們以為遙不可及的人和生活,會在你無法預料的某一天平靜降臨,你可以坐在他們的身邊,嘻嘻哈哈地一起聊著天,坐在小館子裏一起吃麵。而不是仰著脖子一再地仰望,可這其中究竟還有什麼其他的意義,我無法給出自己一個有理有據的回答。
這是缺乏歸屬感的城市。這裏的家不是家,隻是從房東手裏租來的空屋子而已。這裏的愛也不是愛,隻是兩個人一起打發寂寥的幌子罷了。
可有時候到外地遊蕩,時不時又會想念。
一次到西安出差的時候,早早起床要趕早班的飛機,出門在酒店外的攤子上喝一碗滾燙的胡辣湯。6點多的時候,就有老太太挎著藤編的籃子在路邊賣石榴,5塊錢給我挑了兩個特別大的,塞進包裏帶回了北京。為了生存,大家都是起早貪黑。
去年秋天,又忍不住在寒風裏大吃大喝一陣子,眼看著那些奮鬥又打了水漂。也會責怪自己,可無處傾訴的煩悶,除了食物,再也找不到出口。
沒有飯局的空閑,我就一個人待在廚房裏,用奇怪的搭配做自己喜歡的飯食,日式的沙拉,韓式的羹湯,川菜係的菜肴,或者法式的甜點。總之是各種不著邊的單品,讓一個人的飯桌也顯得豐盛至極。
記得有一次在網上買了些味道極佳的肉餡,買了麵粉和酵母自己試著做灌湯包,無奈蒸鍋太小,一次隻能裝下四個,一整個下午都在廚房濃濃的蒸汽裏,等包子一鍋又一鍋地出爐。多出的一些餡料,還做了些肉餡餅,吃不完的都裝在保鮮盒子裏凍起來,有時下班回家拿出來熱一熱吃。
那陣子,幾乎每天晚上回家都吃包子配酸辣湯喝,渾身都暖乎乎的。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嘴巴刁鑽得有些刻薄,對入口的東西越發挑剔,和要好的朋友去吃壽司的時候,總要遺憾地說米飯的溫度不夠好或者壽司醋把米飯醃的時間不夠,吃拉麵也會嫌棄麵條的軟硬程度。
對人也是。一次一個約會的對象在微信裏表白的時候,打了錯別字。我卻怎麼也不肯原諒。
無論食物或者人,花了多少心思,別人總會嚐得出的。
可記憶裏的自己也曾經是個毫不介意的人啊。
讀大學時,宿舍位置太偏,房間裏手機沒有信號。熄了燈之後就裹著棉被站在外麵的陽台上和對麵樓的男朋友打長長的電話,永遠有耐心,永遠有說不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