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歡迎加入米花書友大家庭,我們一起翱翔在文字的海洋裏麵,享受閱讀的無上樂趣##
非專業人士當然可以學會心理學。多讀幾本專業書,多聽幾次講座,外加勤奮、悟性和持之以恒即可。但如果一個人對心理學熱情很高,往往不滿足於隻是當學徒,隻去運用心理學,更希望為心理學大廈添磚加瓦,希望當演員而隻不是觀眾。那麼,非心理學專業的朋友能否在心理學研究方麵作些貢獻呢?
這一點完全可以辦到。心理學和天文學、核物理、海洋科學、地質學等科學不同,相當多的心理學研究並不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在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領域裏或許還需要眼動儀、腦定位儀等需要專業知識的儀器設備,在社會心理學領域隻需要組織問卷調查,或者個案訪談即可。比如,某位教師完全可以將自己的學生作為被試進行研究。在今天電腦網絡十分發達的條件下,自己組織有一定規模的小型調查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實,你讀到的許多經典心理學理論,都是在樣本極小,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得到的。艾賓浩斯總結記憶曲線時隻有一個被試,就是他自己!弗洛伊德靠著認真總結手頭的病例建立起精神分析學大廈。華生開創行為主義之先河,他作的經典實驗隻是讓一個嬰兒建立了對帶毛物件的恐懼反射。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最初奠基於對自己孩子的觀察上。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和高峰體驗等理論來源於閱讀傳記材料。買一堆名人傳記仔細閱讀,這樣的物質條件恐怕不難擁有吧。
這些研究都不需要特別的技術和條件。它更需要研究者本人敏銳的眼光、廣闊的視野,以及巧妙的課題設計。另外,在得不到有統計意義的大樣本時,要謹守大膽假設,小心檢驗的原則:一方麵大膽總結出規律性結論,另一方麵隨時準備接受更大範圍的檢驗,隨時準備自我修正,甚至自我否定。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講,選擇研究課題很重要。非常依賴實驗室或者臨床條件的研究項目顯然並非你所長。而在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分支裏,你可以尋找到力所能及的課題。
把心理學的普遍結論與你所在的具體環境相結合,也會得到具有應用價值的成果。比如,某些社會心理學原理在你居住的那個社區裏如何運用?某些管理心理學原理在你工作的那類企業如何運用?某些教育心理學原理在你從教的那類學校裏如何運用?這些都是很合適的研究課題。
這是科學領域裏一般和具體的分工。專業學者研究一般規律,一線的工作人員專注於具體實踐。即使專業心理學家,對你工作崗位上遇到的心理現象也並不比你更熟悉。隻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是心理學運用的第一線。專業心理學家不可能覆蓋到社會的每個領域和每個階層,還有許多空白點等著你來發現。
針對同樣的心理現象,常識與心理學往往有不同觀點。有時,常識可以補充心理學研究的不足,印證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自我防衛和阿Q精神就有許多共同之處。藝高人膽大揭示了自信心的一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