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每一柄錘子都是最好的,我保證。”鐵匠戴維·梅爾多非常自信地說,“但你會出那麼高的價錢嗎?”
“會的。”木匠說,“我需要一柄好錘子。”
鐵匠最後交給他的,確實是一柄很好的錘子,也許從來就沒有哪柄錘子比這個更好。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錘子的柄孔比一般的要深,錘柄可以深深地楔入錘孔中,這樣,在使用時錘頭就不會輕易脫柄。
木匠對這個錘子十分滿意,不住地向同伴炫耀他的新工具。第二天,和他一起工作的木匠都跑到鐵匠鋪,每個人都要求訂製一把一模一樣的錘子。
這些錘子被工頭看見了,於是他也來給自己訂了兩件,而且要求比前麵訂製的都好。“這我可做不到,”梅爾多說,“我打製每個錘子的時候,都是盡可能把它做得最好,我不會在意誰是主顧。”
一個五金店的老板聽說了此事,一下子訂了兩打,這麼大的訂單,梅爾多以前從來沒有接過。
不久,紐約城裏的一個商人經過這座村莊,偶然看見了梅爾多為五金店老板訂製的錘子,強行把它們全部買走了,還另外留下了一個長期訂單。
在漫長的工作過程中,梅爾多總是在想辦法改進鐵錘的每一個細節,並不因為隻是一個鐵錘而疏忽大意。盡管這些錘子在交貨時並沒有什麼“合格”或“優質”等標簽,但人們隻要在錘子上見到“梅爾多”幾個字,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它。
就這樣,在一個不起眼的鄉村小鎮誕生的小鐵錘,慢慢地成了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名牌產品,而梅爾多本人也憑著這些鐵錘終於成為了億萬富翁。
最簡單的方法
智慧並不產生於學曆,而是來自對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愛因斯坦
羅傑走下碼頭,看見一些人在釣魚。出於好奇,他走近去看當地有什麼魚,好家夥,看到的是滿滿一桶魚。
那隻桶是一位老人的,他麵無表情地從水中拉起線,摘下魚,丟到桶裏,又把線拋回水裏。他的動作更像一個工廠裏的工人,而不像是一個垂釣者在揣摩釣鉤周圍是否有魚。他無疑知道魚會來的。
羅傑發現,不遠的地方還有7個人在釣魚,老人每從水中拉上一條魚,他們就大聲抱怨一陣,抱怨自己仍然舉著一根空杆。
這樣持續了半小時:老人猛地拉線、收線,7個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魚,又把線拋回去。這段時間其他人沒有一個釣上過魚,盡管他們隻處在距老人十幾米遠的地方。真是太有意思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羅傑走近一步想看個究竟。原來那些人都在甩錨鉤(甩錨鉤是指人們用一套帶墜兒的鉤兒沉到水裏猛地拉起,希望湊巧掛住一群遊過去的魚當中的某一條)。這7個人都拚命地在棧橋下麵揮舞著胳臂,試圖釣起一群群遊過的魚中的某條魚。而那位老人隻是把鉤沉下去,等一會兒,感到線往下一拖,然後猛拉線,當然,他有魚釣上來了。
老人收獲了魚,而他百發百中的秘密在於:隻在釣子上方用一點誘餌而已!他一把線放下去,魚就會開始咬餌食,他會感覺到線在動,然後再把魚鉤從厚厚的一群魚當中一拉,有啦!
完全使羅傑吃驚的不是那位老人簡單的智慧,而是這樣一種事實:那一群嘟嘟囔囔的人看得很清楚老頭在幹什麼,他是怎樣使用最簡單的方法獲得超級效果的,但他們卻不願學習,因此,他們沒有收獲!
贖金變賞金
智慧不僅僅存在於知識之中,而且還存在於運用知識的能力中。
——亞裏士多德
約翰是一家公司的總裁,他的孩子被綁架了。綁匪索要贖金100萬美元。
夫妻二人經過反複思考,決定報警求助。不幸的是,歹徒似乎覺察到了警方的偵察手法,警方的行動全在他們的掌握之中,因此警方始終無法救出約翰的小孩。為了讓他們的孩子能夠安全歸來,約翰夫妻決定答應歹徒的要求交付100萬美金。
電視裏正在播放他的小孩被綁架的新聞,還分析說:“根據以往的記錄,即使歹徒拿到了這筆贖金,人質安全回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小。”
這時,約翰有了主意:“如果是這樣,我為什麼不把這筆贖金變成賞金,讓全市的人都來幫我解救我的孩子。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許我的小孩獲救的機會會更大。”
拿定主意後,他就直奔電視台,他利用新聞早報的時間,在電視上公開向民眾宣布他的小孩被綁架的事件,他希望大家能幫忙救出他的小孩。說罷,約翰把100萬美金全部倒在主播台上:“隻要誰能幫我救出我的孩子,這100萬的贖金就成為懸賞的獎金。”他對大家說道。
約翰這一舉動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尤其是那幫綁匪,看了約翰把贖金變賞金的報道後,更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約翰現在把贖金變賞金,我們可以假裝是救出小孩的英雄,把小孩送回去,同樣可以拿到100萬的賞金。”一個歹徒說道。
而歹徒的首領卻不同意這樣做。
這樣一來,本來行動一致的歹徒,因互相爭執,意見不一,最終起了內訌,互相殘殺。他們的內訌驚動了附近的鄰居,有人報警了。
警方抓住了這幫綁匪,成功地救出了小孩。
認準自己的目標
當你做著將來的夢或者為過去而後悔時,你惟一擁有的現在卻從你手中溜走了。
——貝洛克
稍有炒股經驗的人大概都知道巴菲特,他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投資家,也是美國惟一靠股票投資成為億萬富翁的人。
巴菲特終身信奉美國財務分析之父格萊姆的價值投資法,即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劃算的交易價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來股市將會如何運行。巴菲特把企業分為兩大類:一般商品型企業和特殊商品型企業。一般商品指消費者總是能買得到的商品,如果這類商品的價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會增產出來。商品的高價格會無限製地吸引競爭者製造商品,直到無利可圖為止。特殊商品指獨此一家生產這種產品,他人沒有能力競爭。一個大城市的日報是最好的例子,又如名牌飲料像可口可樂也是,外來的競爭者很難與特殊商品型企業競爭。巴菲特喜歡的就是這類特殊商品型企業,他於1989年以10億美元購買下了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票,3年翻了3番。
巴菲特在投資上奉行目標少而精的原則。他認為投資的公司一多,投資者對每家企業的了解就相對減少,所以他不主張投資過於分散。他認為,投資多元化說穿了是投資者對所投對象了解不足的一種保護性措施。在他40年的投資生涯裏,隻有12個投資目標,卻使他擁有了現在的地位。
巴菲特在做新的目標確認前,將達到目標的可能性都作非常精確的估計,有了絕對獲利的把握,他才會實施。1993年,巴菲特購買了一家在內布拉斯加深受顧客歡迎的家具公司。這家公司的創辦人是一位俄國移民,從未受過正式教育。巴菲特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是90歲高齡,但仍精力充沛地每天上班,坐在打高爾夫球用的三輪車上在公司來回奔波。有一天,巴菲特到她店裏問她願不願意把家具公司賣給他,她當即開價6000萬美元。巴菲特沒有還價,徑直回到辦公室開了一張6000萬美元的支票給她。這位老太太問他怎麼沒有請律師和會計師,巴菲特說他相信她。
在清點存貨時,她才發現家具公司值8560萬美元。不過一言既出,她不願毀約,隻是非常吃驚,因為巴菲特當時似乎想都沒有多想一下。原來他早已認準家具公司值多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