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吳堡、義合、米脂、浮圖、塞門六城,陣亡將士數十萬,耗用錢穀銀絹不計其數。永樂一役,敗得更慘。
第四部分 變法皇帝 破滅的夢想(8)
沈括因此而貶為均州團練副使,安置隨州,曲珍降職為皇城使。
永樂城之戰,徹底擊潰了趙頊平夏的信心,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提西征,在軍事上,宋朝也由攻勢轉為守勢。
宋朝不再西征,西夏人並不甘心,仍然在宋夏邊境東侵西擾,並致書涇原總管劉昌祚,責問宋軍侵略西夏。劉昌祚將西夏的書信轉呈朝廷。
趙頊無話可說,隻得令劉昌祚答應來使,同意與西夏通好。
西夏遣使來朝,上表“乞還侵地,仍效忠勤”。
趙頊下詔,說宋不會對夏用兵,也希望西夏遵守盟約,但隻字不提西夏要求歸還被宋奪取的土地。
西夏使臣走了之後,趙頊下令陝西、河東經略司,所有收複的城寨,巡邏兵不得超出二三裏的範圍,對西夏的賞賜,仍按以前的數額撥付。
夏主再次上書,要求宋廷歸還失地,趙頊仍然不答應,夏主便心存二心,伺機報複。
劉摯劾奏李憲,說永城之敗是因李憲貪功所致,應受到懲罰,李憲被貶為熙河安撫經略都總管。
元豐七年(1084年),夏主李秉常率兵八十萬,圍攻蘭州,連續攻打十晝夜,李憲竭力禦守,保得城池不失,李秉常因糧餉已盡,不能繼續攻打,引兵退去;不久,又攻打延州德順軍、定西城及熙河諸寨,都沒有得逞;轉圍定州,也被宋軍擊退。李秉常四出無功,隻好收兵,宋夏暫時停止戰爭,依然通好。
4.破滅的夢想
十二月,司馬光曆經十九年著成《資治通鑒》一書,這本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以年為經,以國為緯,備列事目,又參考群書,評列異同,共二百九十四卷。司馬光將書送呈供禦覽。
趙頊見了這部《資治通鑒》,非常喜悅,誇讚說,這是一本前代不曾見的偉大著作,比荀悅作的《漢紀》要好多了。於是授司馬光為資政殿學士。
有一天,趙頊正在批閱《資治通鑒》,正好蒲宗孟進見奏事,趙頊拍拍書說,如今天下人才寥落,幸得還有一個司馬光。
蒲宗孟對司馬光心存嫉妒,隨口回答說,人才多半被司馬光的邪說引壞了,陛下怎麼反而這麼說呢?
趙頊正在興頭上,聽了此話很生氣,逼視著蒲宗孟說:“你不喜歡司馬光,是吧?朕以前曾命他到樞密院任職,他固辭不受,滿朝文武,放著高官不做的,惟司馬光一人,誰能比得上他?”
蒲宗孟碰了個大釘子,滿麵羞慚,默默退出。
次日早朝,趙頊罷免蒲宗孟,用王安禮為尚書左丞,李清臣為尚書右丞,調呂公著知揚州。
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趙頊患病,高太後命人求神拜佛,祭奠宗廟,然而,趙頊病情不但未見好轉,而且越來越嚴重。大臣們亂作一團。王珪等人開始勸趙頊早立太子。趙頊似乎也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無奈地點頭同意了。
趙頊有十四個兒子,有八個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所存的六個兒子,年齡最大的延安郡王趙傭隻有十歲。而兩個同母所生弟弟岐王趙顥三十六歲、嘉王趙頵三十歲,論聲望、憑地位,講出身,都有資格做皇帝。岐王是昌王改封,嘉王即樂安郡王改封。
員外郎邢恕想立異邀功,想在岐王趙顥、嘉王趙頵兩王中選定一個皇位繼承人,他去征詢蔡確的意見。
蔡確猶豫了半天說:“太後的意見如何?”
邢恕信心十足地說:“岐王、嘉王都是高太後所生,母子的感情當然比隔一代的深厚,在她的兒子中立一個做皇帝,高興都來不及,能不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