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加到1100毫克,這並不需要特別補充,隻要從日常的魚、肉、蛋等食物中合理攝取就夠了。

五、不宜過度鹹食

有些孕婦由於飲食習慣嗜好鹹食,尤其是北方居民較嚴重,多鹹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吃鹽量與高血壓率發病有一定關係,食鹽攝人越多,高血壓病的發病率也越高。眾所周知,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是婦女在孕期才會發病的一種特殊疾病,其主要症狀為浮腫、高血壓和蛋白尿、嚴重者可伴有頭痛、眼花、胸悶、暈眩等自覺症狀,甚至發生子癇而危及母嬰安康。因此,孕婦過度鹹食,容易引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為了孕期保健,專家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應為6克左右。

六、不宜酸性飲食

孕淚在妊娠早期可出現擇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早孕症狀,不少人嗜好酸性飲食。然而,聯邦德國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妊娠早期的胎兒酸度低,母體攝入的酸性藥物或其它酸性物質,容易大量聚積於胎兒組織中,影響胚胎細胞的正常分裂增殖與發育生長,並易誘發遺傳物質突變,導致胎兒畸形發育。妊娠後期,由於胎兒日趨發育成熟,其組織細胞內的酸堿度與母體相接近,受影響的危害性相應小些。因此,孕婦在妊娠初期大約2周時間內,不要服用酸性藥物和酸性食物、酸性飲料等。

七、不宜濫服溫熱補品

孕婦由於周身的血液循環係統血流量明顯增加,心髒負擔加重,子宮頸、陰道壁和輸卵管等部位的血管也處於擴張、充血狀態。加上孕婦內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的醛固醇增加,容易導致水、鈉瀦留而產生水腫、高血壓等病症。再者,孕婦由於胃酸分泌量減少,胃腸道功能減弱,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脹氣便秘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孕婦經常服用溫熱性的補藥、補品,比如人參、鹿茸、鹿胎膠、鹿角膠、桂圓、荔枝、胡桃肉等,勢必導致陰虛陽亢,困氣機失調,氣盛陰耗、血熱妄行、加劇孕吐、水腫、高血壓、便秘等症狀,甚至發生流產或死胎等。

八、不宜食用黴變食品

當孕婦食用了被黴菌毒素汙染的農副產品和食品,不僅會發生急性或慢性食物中毒,甚至可殃及胎兒。因為在妊娠早期2一3個月,胚胎著床發育,胚體細胞正處高度增殖、分化

懷孕期間,寶寶身體各器官不斷地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供給,所以媽媽本身要增加各種不同食物的攝取,使寶寶獲得正常發育,並且貯存養分供日後哺乳之用。懷孕期間若不注重均衡的營養,不但胎兒生長遲滯發育不良,媽媽產後也更加虛弱,有些孕婦顧慮到增加營養後,胎兒生長過大,造成難產,而限製飲食,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增加營養並不是越吃越多,而是注重食物中的均衡營養。

懷孕早期(一至三個月):這時胎兒腦細胞及身體各器官正快速增殖發育,足夠的養分供給是第一要表,特別是維他命B群及葉酸、菸堿酸。孕婦在此刻常惡心嘔吐吃不下東西,那怎麼辦呢?不想吃就不要勉強,不必拘泥於非得三餐都得吃飽飽的,而應該是少量多餐,想吃就吃,多吃含蛋白質、維他命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魚、肉類、蛋、牛奶、豆製品、水果等。錯失早期懷孕的營養補充,對日後嬰兒生長發育將有不良的影響。

懷孕中期(四至六個月):克服了早期懷孕的不適,孕婦這時候較為舒服,同時子宮不算太大,胃部不受壓迫而食欲也變好了,胎兒發育也比前期快一點,孕婦要多攝取蛋白質、鈣質、鐵質及卵磷質(蛋黃)豐富的食品,小米等雜糧含維他命B1較多,至於米飯、麵食則要適量,因為澱粉、糖分多易發胖。

懷孕後期(七到十個月):懷孕後期胎兒體重快速增加,孕婦食欲也增加,此時飲食以清淡為主,勿攝食過多鹽分以免加重四肢水腫,引發妊娠高血壓,除了懷孕早、中期的均衡食物外,蔬菜水果要多吃,避免便秘,有些媽媽此時仍然食欲不佳,可以少量多餐來對應,切忌糕餅甜食吃太多,造成產後身材恢複難困難。

懷孕期間飲食的注意事項

有很多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毫無節製地進食。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孕期應該多注意一下飲食生活,特別是要注意控製熱量攝取和保持營養均衡。為了在分娩時不遇到麻煩,我們應該從知道自己懷孕時起重新考慮每天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