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醫學的文化屬性: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史上的偉大創造發明(在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發明之前就有了中醫藥);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中醫藥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把中醫藥作為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繁榮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麵的作用,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1.2 界定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內容
(1)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範疇:周師認為中醫基礎理論是指導中醫學術發展的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理論,是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總稱,是中醫學基本原理和法則的集中體現,是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臨床診斷和遣方用藥施術的根本依據。
(2)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內容:周師認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內容包含兩個部分。一是中醫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中醫藏象理論、中醫病因病機理論、中醫診法理論、中醫辨證理論、中醫治則治法理論、中醫養生防病理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學等;二是中醫臨床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內、外、婦、兒、五官、男科等中醫臨床學科的基礎理論,如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理論、老年人生理病理特點理論、男性生理病理特點理論、女性生理病理特點理論等。
(3)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方法:周師強調中醫基礎理論研究要走出單純用西醫的模式、理論、研究方法或標準來解釋驗證中醫基礎理論的誤區,轉為遵循中醫理論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方法應該多樣化,隻有開展多個方向、多個層次、多種方法以及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聯合研究,才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推動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進步和發展;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方法應以傳統研究方法和現代研究方法相結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研究方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方法學,具體包括文獻整理研究方法、臨床實踐研究方法、現代實驗研究方法、理論思維研究方法等,但是無論采取何種研究方法,都必須是以弘揚中醫理論體係自身的特色為前提。
1.3 發展創新中醫學的學術理論
(1)新解“腎主發育”的學術觀點:《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腎之精氣的盛衰決定著人之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從而首次比較全麵地論述了“腎主生長發育”的學術觀點。
(4)中醫學的文化屬性: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史上的偉大創造發明(在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發明之前就有了中醫藥);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中醫藥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把中醫藥作為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繁榮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麵的作用,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1.2 界定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內容
(1)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範疇:周師認為中醫基礎理論是指導中醫學術發展的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理論,是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總稱,是中醫學基本原理和法則的集中體現,是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臨床診斷和遣方用藥施術的根本依據。
(2)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內容:周師認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內容包含兩個部分。一是中醫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中醫藏象理論、中醫病因病機理論、中醫診法理論、中醫辨證理論、中醫治則治法理論、中醫養生防病理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學等;二是中醫臨床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內、外、婦、兒、五官、男科等中醫臨床學科的基礎理論,如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理論、老年人生理病理特點理論、男性生理病理特點理論、女性生理病理特點理論等。
(3)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方法:周師強調中醫基礎理論研究要走出單純用西醫的模式、理論、研究方法或標準來解釋驗證中醫基礎理論的誤區,轉為遵循中醫理論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方法應該多樣化,隻有開展多個方向、多個層次、多種方法以及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聯合研究,才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推動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進步和發展;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方法應以傳統研究方法和現代研究方法相結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研究方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方法學,具體包括文獻整理研究方法、臨床實踐研究方法、現代實驗研究方法、理論思維研究方法等,但是無論采取何種研究方法,都必須是以弘揚中醫理論體係自身的特色為前提。
1.3 發展創新中醫學的學術理論
(1)新解“腎主發育”的學術觀點:《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腎之精氣的盛衰決定著人之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從而首次比較全麵地論述了“腎主生長發育”的學術觀點。
①腎主髒腑的發育:周師根據《素問·上古天真論》“腎主生長發育”的論述推理,認為全身五髒六腑、奇恒之腑的生長發育都應由腎所主。《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發長。穀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也說明人體五髒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經脈的生成均由腎所主。腎主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是腎之精氣,腎之精氣充足,能主持髒腑的生長發育,則髒腑之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才能正常;反之,腎之精氣不足,不能主持髒腑的生長發育,則髒腑之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就會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