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覺得這個小說好看,推薦給朋友們吧,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好書多多,無彈窗,力求全文字,爭取全txt)
轉型時期寫作的三種困惑
關於鄉土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文學創作這個話題,需要的是:對一個作家而言,在現代化轉型中麵臨的究竟是什麼問題?以我個人為例,所麵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所熟悉的寫作資源——寫作中必須依賴的那塊土地在社會轉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不僅是日常生活的,更是人的靈魂的;不僅是土地、村落、山河、林地這個地理空間的,更是人的思維、思想和倫理道德這些內在空間的。現在,麵對這個轉型,給我、甚至我這一代作家帶來的困惑是,你所熟知、熟悉的土地和鄉村,是過去的,不是現在進行時的,屬於你的那個“本土”和“鄉村”,是昨天的而非今天的。
我們仔細考察一下中國20世紀50年代和部分60年代作家寫得比較好的“本土文學”,絕大多數都是“過去的記憶”,而非“今天的經曆”。這就給寫作帶來一個問題:當你真正想要透過鄉村關注中國今天的現實時,你和現實是“陌生”的,隔著一層的,是無法真正形成張力和那種我們說的“緊張關係”的。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我非常讚賞《秦腔》的寫作,因為賈平凹寫的鄉村,是“現在”的鄉村,不是過去的、記憶的鄉村。
我們論說作家是要以“年代”去說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寫鄉村多數是寫過去的鄉村,這是他們的年齡、經曆和今天的寫作環境所致。但到了70年代後的一代作家,他們大多寫的是都市,先不說寫得好與壞,但從作家的寫作隊伍看,寫鄉村的作家隊伍在縮小,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70後寫鄉村的作家在寫鄉村時,全部的寫作經驗和五六十年代作家的寫作經驗幾乎是完全一致的,他們沒有用屬於自己的眼光和心靈去感受並寫出屬於他們的那個鄉村和本土,沒有寫出不一樣的現實和本土小說來。這就是我們今天不得不麵臨的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今天寫鄉村本土的那些最重要的作家,知道鄉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道鄉村完全不是你記憶中的鄉村了,可你無法真正地把握今天這個轉型中和轉型後的現實的鄉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