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你可以單方麵調整自己的一些常規做法,它們能幫助你在相當大程度上與世界上不同的人發展和保持相互協調的關係。但是在某些具體的特定情境下,你到底該如何順應別人呢?
讓我們假設這樣一種情形,馮芬第一天去公司上班,她的職位是市場部副經理。韓力均是這個部門的經理。馮芬從這一天開始就要與這位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人一起共事。
馮芬是個“大象”。她和韓力均以前隻接觸過幾次,所以她並不真正了解他的為人和個性風格是怎麼樣的。她臉帶微笑,走進韓力均的大敞著門的辦公室,首先伸出手去。“見到你很高興。我一直就在期待著能與您一起共事。”她開誠布公地說。
韓力均欠起身,握了一下馮芬的手,態度略顯生硬地說:“怎麼我的秘書沒跟你講我一會還有個約會嗎?你最好先在外麵呆一會兒,一小時左右以後再來見我。怎麼我的秘書沒有安排你與我碰麵的日程嗎?這周我忙得要命,或許我們可以下周找個時間聊一聊。”
馮芬一眼就看出韓力均不是“大象”。他的工作節奏很快,性子很急,對工作的看重遠超過對人的情緒的關注。
對韓力均的態度,她可能有兩種應對的辦法:
一種是她本性的反應,我們可以稱為馮芬1號反應,就像這樣:“哎呀,韓力均,對不起打擾了您,請原諒。好的,我會與您的秘書商量,看看一周或兩周之內在你的日程安排比較寬鬆的時候,我們能否再碰個麵。”
或者她也可以以另一種方式來應對,我們稱之為馮芬2號反應:“嗯,我並不想打擾你的工作,但是有些生意上的事我們必須馬上碰一下麵。別人都在等著我們拿主意呢。你想過沒有,有什麼工作需要移交給我這個副經理去做嗎?如果有任何指示需要我領會或執行,我會立即去辦。”
哪種方式是最可能使他們兩人的關係和睦融洽的?你可能會以為馮芬1號是最有順應性的,她實際上是順著韓力均所想的那樣去做,而不管他的這種想法是否合理。但是應當說這並非順應性的本意。如果她這麼做,那隻能算是出自“大象”本性的逆來順受,而不是在順應韓力均。
相反,馮芬2號反應號雖給人的感覺是憑她的個性本不至如此,但恰恰是這種一反常態的行為迎合了急性子的、看重工作的韓力均的最主要的需求。她說話不卑不亢,雖然生硬了些但卻是積極的。她也在這一時刻變得有點急性子和工作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