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信心十足的職員會因主管的冷漠態度而感到氣餒,比較膽小的職員則因主管的過度親切而驚慌失措。
“強迫式的無所適從”主要是被已到達勝任職位的主管所采用——用來保護自己的法寶。
總之,使用“強迫式無所適從”法的主管,其部屬通常會說:“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他好!”
猶豫不決並發症
所謂猶豫不決並發症是指,某人完全不能作出適當的決策。這類型的職員總是為一個問題的正、反兩麵不斷思考,但始終不能決定支持哪一方。他們會把自己的按兵不動辯解為“遵循民主程序”或是“從長計議”,於是,他們經常把應該解決的問題擱在一邊,直到有人做決定了,或是為時已晚無法解決為止。
此外,我還注意到,猶豫不決並發症患者通常也是紙張恐懼症者,於是他們必須想盡辦法把手邊的文件推辭掉。他們常用的方法是:向下、向上、以及向外推諉。
在向下推諉方麵,這類主管會把文件交給部屬並命令道:“不要拿這種小事來煩我!”於是,部屬便因而被迫做出一些超越職權範圍的決策。
而向上推諉方麵則需要相當的技巧。這時,猶豫不決並發症患者必須仔細研究方案,真到能挑出較異常的小問題時,便可名正言順地呈報上級審核。
至於向外推諉的方法是,召集同事開會討論,然後再依大多數人的意願決定行事。這種方法和另一種“民意調查法’’類似,亦即把文件交給別人,由別人執行問卷調查而測知職員對該事件的看法。
古典的案例
莎士比亞曾生動地描述不勝任者的心態:亦即隻因為部屬或同事外表上某些特點,便以不合理的偏見對待他們,而那些外表特點其實和工作表現毫無關連。例如,在《凱撒》一劇中莎士比亞借凱撒的口氣說:
我喜歡身旁的人都是胖子……
而那個凱西阿斯看起來很瘦弱:
他就是心思太多了:這種人很危險。
此外,根據可靠的記載,拿破侖在他事業末期時開始以鼻子的大小來評判人,因此那時隻有大鼻子的人才能得到拿破侖的喜愛。
有些這類患者還會莫名其妙地討厭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例如下巴的形狀、鄉音的輕重、外衣的剪裁方式、領帶的寬度等等。他們對實際工作上的勝任與否反而漠不關心,這種偏見我稱之為“凱撒式移情作用”。
喜好談笑的習慣
不適應的另一必然征兆是:喜歡談天說笑,而不能專心在工作上。
抽搐與怪異習性
一個人不勝任職務後,通常都會有怪異的生理習性和抽搐的現象,這種情形英國小說家狄更斯(C.Dickens)在他的小說中曾有生動的描寫。
而這些習慣包括有:咬指甲;以手指或鉛筆敲打桌子;將指關節弄得吱吱作響;玩弄鋼筆、鉛筆、.裁紙刀等物;無聊地拉橡皮筋;無緣無故長歎作聲等等。通常,晉升極限並發症患者的這些怪異動作之所以未受注意,是因為他們做這些動作的同時往往兩眼凝視前方良久,欠缺經驗的旁觀者還以為他們正全神貫注思考職務上的問題,但是老練之人卻能知道其實並非如此。
不正常的說話習慣
使聽者莫測高深
這類說話者特別喜歡使用縮略語和數字(而不以完整的字詞來表達意思)。於是,即使聽者能弄懂說話者的意思,也不可能還有餘力察覺說話者的知識有限。此外,這類說話者的目的隻要讓人對一些瑣碎細節印象深刻而已。
話多而內容貧乏
有些職員不勝任工作,便停止思考或隻是稍微思考。為了掩飾自己的懶散,他們於是擬一份“通用演講稿”,其用語聽起來似乎使人印象深刻,但又含混得可以適用於任何場合——或許每次隻要更動幾個字便能適應不同的特定聽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