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說:“爹,您放心,這些兒子心裏明白,兒子日後一定會去好好孝敬恩師他老人家。”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僅短短三天,死神竟會將父親的生命奪走,災難會接踵而來降臨在他的頭上。
父親閉上了雙目,永遠地離他而去了。
令他心中最痛苦也最遺憾的是,父親臨終時,自己竟未能守候在老人家的身邊去盡自己最後的一份孝心,沒機會跟父親說上最後一句話。
鄭興悲痛欲絕,撲在父親身上嚎啕大哭不止,周圍的人都被他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鄭興,你要注意節哀,你爹不在了,可還有你娘要靠你孝敬呢……”見鄭興嚎哭不止,魏老先生過去在他身後輕輕拍著他的肩頭提醒說。
鄭興止了哭,站起身來,用手揩去臉上的淚水,望著麵前的魏老先生道:“魏叔,你告訴我,我爹他、他怎麼會這樣急就走了?”
魏老先生歎了口氣,沉吟道:“你魏叔也盡力了。就在你往大山裏送去唐老先生的次日深夜,你爹的病情突然加重,你魏叔得知後便很快跑來趕緊打發人去請醫生。醫生來一直守著給你爹瞧病服藥,可怎麼都不見效,人連眼也不睜一下一直在昏睡。今日午後不久,眼睜睜看著人就老下了。”
鄭興聞聽,不禁又悲從中來,他為自己這個做兒子的未盡臨終之孝甚覺慚愧,便又一下撲在父親身上悲哭起來。魏老先生一邊站著,忍不住也流下兩行淚來。待鄭興又哭過一陣,魏老先生勸道:“人死了是哭不活的,要注意節哀,別哭了,到那邊屋裏先看看你娘吧。”
鄭興這才止了哭,抹去滿臉淚水,急匆匆出來到那邊屋裏看母親去了。
鄭媽是被眾人安頓在另一間屋裏睡著的,此時老人的臉上還殘留著淚痕;屋裏有不少人在守著她,讓她靜靜地去睡。鄭興進屋一怔,含悲小心走到母親身邊,將母親的手慢慢拿起緊緊握在自己手中,他從母親臉上看得出來,母親是哭幹眼淚才安詳而絕望地睡去的。看著母親花白的頭發和滿是愁苦的臉龐,鄭興不禁吃了一驚,隻幾天工夫,母親怎麼會一下就蒼老成這樣?不由鼻子一酸,眼淚便一串一串下來。
“娘!娘……”鄭興終於忍不住喊出聲來。
鄭媽聽得,半晌才緩緩睜開一雙失神的眼睛。
“娘,你怎麼都成這樣了?兒子不孝,沒有盡到做兒子的孝道……”鄭興說著,一下跪在母親麵前慟哭起來。
人說母子連心,鄭媽見兒子鄭興跪在自己麵前傷心欲絕,淚流滿麵,連忙掙紮著爬了起來。她看著兒子哽咽道:“快起來興兒,你別這麼說。你爹病得厲害,請來醫生給服什麼藥都無濟於事了……”
見母親神色黯然,已是泣不成聲,鄭興意識到,自己在母親麵前一定不能表現得過度悲傷,要拿出男子漢的氣概來支撐這個家。自己得好好安慰母親大人,讓她想得開,盡快從悲傷和痛苦中解脫出來才是。於是鄭興忍住哭從地上起來,擦去臉上的淚水安慰母親道:“娘,保重身體要緊,兒子求求您老人家別哭了。我爹雖然不在了,但有兒子在就什麼也不怕,兒子會好好孝敬娘的!”
說著,過去絞了塊熱巾給母親擦臉,接著又給母親將散亂的頭發梳理好。他見母親臉色煞白,神情十分沮喪,便很快做了一碗清湯麵讓母親吃下。鄭媽滿腹悲傷哪有心思,無論鄭興怎麼求情她都不肯吃。見此情形,鄭興端碗單腿跪在母親麵前,說娘要不吃下這碗飯,他就永遠也不起來。鄭媽見兒子一片拳拳孝心,不忍心讓兒子再跪下去,才接過碗勉強吃了下去。
父親溘然離世,撒手人寰,如同一棵大樹突然倒下,怎能不令人為他辛勞奔波、與人為善的一生而悲傷呢!父親不善言談,目不識丁,卻申明大義,自幼對自己的教誨令人永難忘懷。他教誨兒子做人要仁愛、孝悌,勤勞儉樸,與人相處要真誠守信,寬宏大量,凡事不可占人便宜。他那樣教誨自己的兒子,自己的一生也是那樣做的。
幾天來,鄭興披麻戴孝,一直跪守在父親的靈柩前淚流不止,思潮翻滾,沉浸在對父親的無限懷念之中。
父親已去世三天了,按照習俗,今天已是“接三”的日子。“接三”,是在人死後的第三天,要送死者的靈魂升天。鄭興覺得父親一生活得不易,他的靈魂在人間已被淨化,他要讓父親死而無憾地升天,便請來兩位僧人和一位道士為父親送魂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