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2 / 2)

唐媽聽得此言,連忙一迭聲地稱謝起來,從身上摸出一錠銀子遞給了那位道長。唐媽出身名門,雖無高深學問,但自幼也讀了不少詩書,對道長所言,勉強聽得懂一些。起先,她來求問神靈信心十足,本想避凶趨吉,現在聽道長語意晦澀艱深說了半日,卻未能遂願,心中不免就又忐忑不安起來。還欲求問,忽見一股清風撲麵而來,繞地兜了幾圈,便又輕輕旋上空中縹緲而去,待唐媽睜眼看時,麵前這位白髯道長早已不見了蹤影。

之後幾天,唐媽一直都未能從那件事中解脫出來,從早到晚整日苦著臉目光呆滯。她已被那事折騰得癡眉呆眼,人都消瘦得走了模樣。她比過去話少了許多,嘴裏總是喃喃著一句話:“今天是第幾日了,百日之內有大劫大難臨頭,熬過這百日,就不慌愁了……”

唐老先生見夫人被那道長的一番話驚嚇成那樣,很是擔心起來,苦苦勸老夫人道:“我說我的老夫人呀,別總往這事上想了!我看那位道長,說不定是在廟外聽到我們在神佛麵前祈禱,提早在那裏設局說這話唬人,騙人錢財的!”

唐媽呆呆地凝視著地上的一個點,喃喃道:“我不相信會是這樣。那天,道長分明是乘著一股清風飄走的,那不是神意是什麼?那道長的話是惡毒,但不能不信……”

唐老先生勸了好多時日,怎麼也勸不過老夫人來,自然也就不勸了。唐媽像變了個人似的,經常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對女兒紫薇的婚事從此也就撒了手,根本不再像以往那樣往上鉚勁了。但慢慢地,她的精神竟有些失常了,整日凝神呆坐,無所事事,家裏一下全亂了陣腳,這反倒讓唐老先生跟女兒紫薇很是為她擔憂起來。

常言道,吃的是越好越少,話是越傳越多,越傳越濫。對那日紫薇偷偷地跟隨鄭興上山打柴深夜才歸以及唐鄭兩家發生婚變的事,中街雜貨鋪外“閑話市場”緊跟著就傳得沸沸揚揚了,在那些好事者口中,說得玄玄乎乎,有鼻子有眼,一時竟讓人真偽難分,是非難辨。

一個道:“等著瞧吧,日後這事說不定會鬧出人命來,逼得兩人私奔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另一個道:“聽說,這幾日村裏出了鬧鬼的事。夜半更深時,有人看到村裏有鬼在悠蕩,東一頭西一頭的,來回哇一聲哇一聲地嚎叫,真能驚嚇死人!你們說,是不是因為女人上山深夜不歸,勾回了孤魂野鬼?”

有人就道:“都是鄭興棄考惹出的禍,要我說這問題好解決,隻要鄭興改變主意回了頭,答應唐家不放棄上京趕考,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另一個接言道:“這哪裏可能?鄭興放棄求取功名,要守著爹娘在身邊盡其孝道,那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的事。知道不,人家已跟黑子、二愣商定,要跑口外做販牲口的生意哩。過去,黑子、二愣沒事總愛往這裏來扯閑話湊熱鬧,這幾日哪還見得到他倆?人家幾個正在忙著籌借本銀,準備籌齊本銀不日就要啟程了。”

有人就一驚一乍道:“是嗎,鄭興要和黑子二愣跑口外販頭口哩?那可是賺大錢的買賣,幾天就發大財了!”

有人卻道:“發大財?事情可沒那麼簡單,是誰想發財就發得了的事嗎?鄭興他爺當年,就是跑口外做販頭口生意發的財,可到頭來又栽在了那上頭,討吃連門關子都摸不著了!趙爺當年跑口外販頭口也賺過大錢,你問問趙爺,跑一趟口外,單說本銀需要多少?是誰都跑得起的嗎?”

聽那人這麼一說,眾人便都望向了石礅上坐著的趙老爺子;隻見趙老爺子挺了挺身板,一臉肅穆拿捏在那裏,顯然他是在為這事深思熟慮。有人便這樣調侃老爺子:“趙爺,聽說您老年輕時跑口外做販頭口生意發過大財,手裏還藏著些真東西,這回你家黑子要去跑口外,也做販頭口生意要借本銀,你總該把那真東西拿出幾個來了吧?”

趙老爺子矜持地笑了笑,不露聲色道:“別聽人瞎說,你趙爺哪有那東西?”

別人見趙老爺子藏而不露,一副拒人千裏的樣子,也就不敢再去追問,就有人又轉了話題道:“聽說,唐家和鄭家的那門親事,前兩天已退掉了!”

一個便接了話道:“別造謠惑眾,昨天我見到媒人山花打聽還沒這碼事,你聽誰胡侃的?”

前麵說話的那人有些生氣地說:“我胡侃?早上我在井道上聽好多人都這麼說呢。”

正議論著,就見山花從前麵過來。眾人立刻將目光投向了她,有人就問:“山花,你是唐鄭兩家的媒人,聽人說因為鄭興放棄科考,唐家已退掉這門親事了,有這麼回事嗎?”

山花聞言一怔,立住了腳步不悅地說道:“我怎麼會知道,我這個媒人不過是充當個角色,退與不退,我怎麼說得清?”說過這句,便抬腿悻悻地朝那邊去了。

眾人見山花很不高興地離去,就又你一言我一語海闊天空地接著議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