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閑話卻沒有風險。首先,閑話是人人愛說,個個愛講的,這就“合理合法”。其次,閑話說得再過分,也隻得說說而已,並沒有真做,因此仍是“君子”。第三,閑話原本不過是閑話。說的人不當回事,聽的人也不當回事。誰把閑話當回事,不是“神經病”,就是“假正經”。道理很簡單:我們都不當回事,為什麼你偏偏當回事呢?我們都沒聽出什麼來,為什麼偏偏你聽出來了呢?“言者無心,聞者有意”,看來還是你自己心裏有鬼。有鬼才會見鬼。那麼,有誰願意承認自己有鬼呢?沒有。
何況,不說閑話,風險更大。誰都知道,“咬人的狗不叫”。你既然不說,那就肯定會做。你既然不“叫”,那就肯定會“咬人”了。誰會承認自己“咬人”呢?也沒有。
於是,隻好大家都說。
閑談不僅比偷情更少風險,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也比偷情更多快感。
首先,偷情總是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對象,閑話卻並無限製。上至公主皇妃,下至村姑野婦,甚至狐鬼蛇怪、玉女神娥,都可以當作準情人,或愛慕,或意淫,豈不開心?
其次,偷情訴諸行為,閑話卻訴諸想象。行為帶來的快感是實在的,也是有限的;想象帶來的快感是虛幻的,卻又是無限的。它甚至可以創造行為所不可能得到的快感,至少也能避免與實在快感共生的實在煩惱。
第三,偷情總有顧忌,往往很難盡興;閑話則百無忌諱,自然不妨放肆。性,無論是做,還是說,總以放肆為樂。人的性生活所以大多要在晚上或在密室中進行,就因為隻有在那種條件下,才可以不顧廉恥而為所欲為。偷情既然是“偷”,便總難免在心理上有陰影、有障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是竊不如說。
但更重要的,也許還在於隻有閑話,才使性變成了一種可以分享的快感。性不是兩個人私下裏快活的事嗎?為什麼要分享呢?道理也很簡單,就因為它是隱私,也因為它是禁忌。我們知道,“禁忌”往往是“誘惑”的同義語。一種東西,如果不構成對人的誘惑,也就不會成為禁忌。同樣,許多東西,如果不是因為成了禁忌,也許就不一定會對人成為誘惑。比如一堆一文不值的破爛,如果被特地鎖進了保險櫃裏,說不定就會有竊賊來探個究竟;而價值連城的珠寶如果隨隨便便地放在一個極不起眼的木盒中,說不定便反倒無人問津。性原本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自從它變成禁忌以後,便無端地產生了神秘感,成了人人都想打探一下的事情了。從這一點看,性禁忌的設計者,實在是大大地失算。
更何況,性不僅是禁忌,而且是隱私。隱私這個東西,也有兩麵性,即一方麵必須是被遮蔽的東西,另方麵又必須是被公開、被暴露的東西。不遮蔽固然不成其為隱私。不公開、不暴露同樣也不成其為隱私,因為如不公開暴露,人們就根本不知其存在,當然也就無從知道它是被遮蔽者。但是,一個東西,一旦成了“被遮蔽者”,差不多也就同時成了“必須公開和暴露者”。這和禁忌同時成為誘惑,是一個道理。
說閑話卻沒有風險。首先,閑話是人人愛說,個個愛講的,這就“合理合法”。其次,閑話說得再過分,也隻得說說而已,並沒有真做,因此仍是“君子”。第三,閑話原本不過是閑話。說的人不當回事,聽的人也不當回事。誰把閑話當回事,不是“神經病”,就是“假正經”。道理很簡單:我們都不當回事,為什麼你偏偏當回事呢?我們都沒聽出什麼來,為什麼偏偏你聽出來了呢?“言者無心,聞者有意”,看來還是你自己心裏有鬼。有鬼才會見鬼。那麼,有誰願意承認自己有鬼呢?沒有。
何況,不說閑話,風險更大。誰都知道,“咬人的狗不叫”。你既然不說,那就肯定會做。你既然不“叫”,那就肯定會“咬人”了。誰會承認自己“咬人”呢?也沒有。
於是,隻好大家都說。
閑談不僅比偷情更少風險,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也比偷情更多快感。
首先,偷情總是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對象,閑話卻並無限製。上至公主皇妃,下至村姑野婦,甚至狐鬼蛇怪、玉女神娥,都可以當作準情人,或愛慕,或意淫,豈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