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飽含奇謀妙計的職場啟示錄:謀生記1

1.

引子

夏威夷一個美麗如畫的夜晚,晚風徐徐拂過海麵,多情的海鷗不時掠過水麵,消失在遙遠的天際,遠處的姑娘正跳著草裙舞,甜美的歌聲伴著微微起伏的波浪,蜿蜒至左岸的威爾基海灘。五十多位世界級富翁正圍著一爐爐篝火,愉悅地交談。在前一天晚上,他們剛剛完成對非洲醫療、教育的投資。在近三個小時的商業交流之後,大家登上了"弗吉尼亞人"號豪華遊艇,伴隨著遊艇的起航,晚會進入了記者提問階段。

曲折的故事和傳奇的經曆永遠是記者們關心的主題。年僅24歲的IT首富摩爾埃第一個被提問,"摩爾埃先生,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個謎,您是怎麼在短短幾年內取得成功的"?

正如記者所言,摩爾埃對於多數人來說就是一個不可知的謎,或者叫做奇跡。他生於巴基斯坦,幼時父母雙亡,一直流浪到14歲,一位歐洲的紳士收養了他,開始教他讀書識字。摩爾埃隻用了5年時間就學完了大學之前的所有課程,然後被哈佛大學錄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大二那年,摩爾埃忽然有了省錢之道-- 那些專家、教授寫的書稿為他省下了不少廁紙費,然後他主動退學,並叫嚷著給IT界大佬們一點顏色看看。4年後,他改變了人們的IT使用習慣,公司上市後,他本人也成為華爾街最耀眼的明星。因此,當他開始發言時,會場頓時靜了下來。

摩爾埃似乎是在跟朋友聊天,孩子般聳聳肩反問道:"你覺得成功跟年齡、時間有關嗎?猴子活了一千年還是猴子。誰能讓猴子換一種方式來生活,滿足猴子不同層麵的需求-- 比如教會猴子用漢語寫情書,用電腦玩網絡遊戲,誰就能得到財富勳章!"

摩爾埃的回答立即引起了會場的哄笑,接著是陣陣掌聲。好奇的記者又問:"您如何看待退學與您今天的成就?"

摩爾埃說:"其實,不管是我,還是今天在座的各位精英,我們隻不過都是在為了謀生而謀生。讀書是為了學習更好的謀生技能,而多數教授的講課除了能讓我的耳朵、眼睛保持運動狀態以外,別無他效。當讀書不能讓我得到謀生的技能時,我隻能換一種謀生方式。當然,''謀生''這個話題,最有發言權的是薩姆拉奇斯基,你們應該問問他。"

薩姆拉奇斯基是俄羅斯的"打工皇帝",他十幾歲輟學,在一家紅十字會做工,先後做過工廠小工、清潔工、快餐速遞員,甚至黑幫打手。20歲那年,薩姆拉奇斯基自學考上了俄羅斯一所普通高校,畢業以後便如魚得水,遊刃於世界500強企業之間。最令人驚歎的是,他一直都在不停地換工作,而且越換工資越高,職位越跳越高,跳到30歲時,年薪已經近億了。在俄羅斯這個文憑至上的國度,他毫無文憑,又無背景,其成功不能不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紐約時報》的記者搶先發問:"薩姆拉奇斯基先生,據我所知,您隻要看上哪家公司,就可以想到辦法去那兒上班,您有什麼秘訣?"

薩姆拉奇斯基還沒回答,《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就迫不及待地問道:"據說,您曾經的最高紀錄是一年換了21份工作。而找一份工作的時間,從來不超過7天,秘訣是什麼?"

"秘訣?"薩姆拉奇斯基哈哈大笑了起來。

"是的,是的。"兩個美國佬不厭其煩地重複道。

"秘訣倒是沒有,感覺倒是不少,你們要聽嗎?"薩姆拉奇斯基生性幽默,這次也不例外。全場立即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