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報社攝影師的人數是有限的,並且由於工作關係經常散布在各個地方。即便接到了有事故發生的通報,有時也難以立刻抽身前往。就算能夠馬上趕赴事故現場,由於距離以及其他條件的限製,也往往為時已晚了。因此,所拍攝的照片就很難傳達出血淋淋的現場氛圍。因此,本報才廣泛征集一般攝影愛好者的新聞照片,期待著反映“決定性瞬間”的作品。因為這裏麵包含了一種報社攝影部的成員所不具備的因素,那就是偶然性。正像評審委員長古家庫之助先生在評點年度最高獎《衝撞》時所說的那樣,這照片得益於“十萬分之一的偶然”這樣絕無僅有的機會,光憑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任何專業攝影師了。於是,一張衝擊力連來信者藤原先生也認可的照片就誕生了。前麵已經說過,隻要這張照片具有非凡的寫實感和臨場感,不就能增強司機的自律心,加深一般讀者對交通事故的關心程度和警戒意識嗎?因此,不論是報社攝影師還是業餘攝影愛好者,隻要拍出了好的新聞照片,從廣義上來說,就完成了一件相同的任務。

最後回答一下懸賞征集這方麵的問題。要想征集到高質量的作品,就必須激發應征者的參與熱情。因此,確定入闈作品、給入闈作品評定等級並給予相應的獎杯、獎狀、獎金當然都是與激發應征者的參與熱情密切相關的。將獲獎作品在報上公開發表,也是基於同樣的目的。至於應征者的心理方麵自然不能說全無可指責之處,但是,即便有可以稱之為“野心”的方麵,隻要它成為拍出好作品的原動力,似乎也是無可厚非的。希望能對我以上的回答予以理解。

攝影部長

六天之後,同一份報紙上的《回聲》欄目又登出了讀者來信。

前些日子,本欄目刊登了千葉市藤原先生關於年度最高獎獲獎作品《衝撞》的意見,以及報社攝影部長的“答複”,兩者我都拜讀了。

我在報上看到《衝撞》這幅照片時,一下子屏住了呼吸,心想怎麼還真有生動再現慘劇爆發瞬間的照片呢?我完全被它那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所懾服了。這是一幅充分體現了新聞攝影真正價值的作品,我相信它一定會流傳後世。藤原先生的意見,多少有些過於傷感且不合情理。我認為,隻要是新聞,就沒什麼專業和業餘之分。尤其是被偶然機遇所左右的新聞攝影就更是如此了。

攝影部長在“答複”中也寫道,報社裏攝影師的人數有限,並且還都各有任務,散布各處。即便收到通報後立刻趕往事故現場,由於距離以及途中交通擁擠等因素影響,到達現場時,往往也滯後了很長時間了。這時所拍攝的照片,其新鮮程度與正好在事發現場的業餘攝影愛好者所捕捉到的決定性的瞬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藤原先生所謂新聞照片必須由專業攝影師來拍攝的說法,似乎太不現實,且太過狹隘了吧?

然而,報社攝影師的人數是有限的,並且由於工作關係經常散布在各個地方。即便接到了有事故發生的通報,有時也難以立刻抽身前往。就算能夠馬上趕赴事故現場,由於距離以及其他條件的限製,也往往為時已晚了。因此,所拍攝的照片就很難傳達出血淋淋的現場氛圍。因此,本報才廣泛征集一般攝影愛好者的新聞照片,期待著反映“決定性瞬間”的作品。因為這裏麵包含了一種報社攝影部的成員所不具備的因素,那就是偶然性。正像評審委員長古家庫之助先生在評點年度最高獎《衝撞》時所說的那樣,這照片得益於“十萬分之一的偶然”這樣絕無僅有的機會,光憑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任何專業攝影師了。於是,一張衝擊力連來信者藤原先生也認可的照片就誕生了。前麵已經說過,隻要這張照片具有非凡的寫實感和臨場感,不就能增強司機的自律心,加深一般讀者對交通事故的關心程度和警戒意識嗎?因此,不論是報社攝影師還是業餘攝影愛好者,隻要拍出了好的新聞照片,從廣義上來說,就完成了一件相同的任務。

最後回答一下懸賞征集這方麵的問題。要想征集到高質量的作品,就必須激發應征者的參與熱情。因此,確定入闈作品、給入闈作品評定等級並給予相應的獎杯、獎狀、獎金當然都是與激發應征者的參與熱情密切相關的。將獲獎作品在報上公開發表,也是基於同樣的目的。至於應征者的心理方麵自然不能說全無可指責之處,但是,即便有可以稱之為“野心”的方麵,隻要它成為拍出好作品的原動力,似乎也是無可厚非的。希望能對我以上的回答予以理解。

攝影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