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比發展更重要前言ⅠⅡ前言
生存比發展更重要
陳毅元帥曾經寫過的詩裏有這麼一句:“創業艱難百戰多。”這裏提到的“戰”,對創業者來說,就是需要對創業中的“技術戰”、“管理戰”和“市場戰”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創業的人應該都知道影響公司發展最大的問題在哪裏,那就是企業在生存和發展上的錯誤觀念。
有很多中小型企業麵臨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尷尬境地,不是“死”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而是“死”在自己的錯誤觀念裏。很多創業者有性子急的毛病,總想著發展、發展、再發展。但是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先生存下來,而不是快速發展。盲目地“大躍進”,隻會讓企業在短時間的輝煌後如煙花一般消逝。
在跟創業者的接觸當中,我們不時可以聽到諸如“公司要發展到占據本地區的領先地位”、“營造有力度的銷售網絡”、“我們要成為行業的龍頭”、“一定要占據市場的製高點”等看似遠大的抱負。如果一些沒有經驗的創業者在短期的盈利之後作出這些不切實際的規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些資深人士和專業的谘詢公司在背後推波助瀾就顯得很莫名其妙了。在公司尚未成熟的時候,盲目地擴大規模,一味地追求發展是對創業者自己和公司很不負責任的做法。這不僅是錯誤的,還是十分危險的。
打個比方,你花12萬元投資了一家餐飲店,前期客流量還不錯,但是尚未回本,你就打算將它打造成“高水平硬件”、“全方位獨特設計”的“星級飯店”,你覺得這樣合適嗎?又比如,你的企業生產女式包,但連國內的市場都沒有打開,就忙著去開拓歐美市場,這種做法理智嗎?
你的項目當前可能運營得很不錯,10年之內的前景也非常好,這的確不錯。但問題是,你怎樣讓自己的企業挺過最初的2~3年?這不是在潑你冷水,這是再現實不過的問題。有一組數據可能會讓你對這種情況有更清晰的認知:在一份國內企業成長情況的調查報告中,結果顯示,國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7年,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甚至隻有3年。北京中關村電子城裏的企業,壽命超過5年的不到一成。
當然了,這種說法也不能絕對化,因為過去有企業在短短的時間裏就成功的例子。但我還是要提醒你:階段性不可逾越,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創業階段,首先要解決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企業生存的需要遠遠高於發展的需要。當然了,在企業已經成熟並且各方麵都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之後,還不采取發展措施,那也是不行的。
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在這種“大躍進”式的盲目發展過程中,很多創業公司之所以短期內倒閉,急於求成是最關鍵的原因。創業初期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存比發展更重要。創業初期的目標一定是讓公司的運作更加有效,而不是將公司的表象做得更大更漂亮,也不是做紙麵上的文章,這個階段公司更注重的是直接的成果,而不是過程,更不是外表。
因此,在公司的初創階段,創業者應該思考的重點是如何能讓公司長期盈利下去,如何能夠生存下去,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確立自身獨特的優勢。此外,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規範公司的管理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情,這需要長時間的嚐試和磨合。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肯定,創業初期的目標一定是生存,而不是急著將公司標準化。
本書以創業初期公司需要做的事為線索,提倡以生存為第一要務,讓創業者在了解創業流程的過程中斟酌應該如何圍繞生存來運作企業。從無到有,從資金到人才,從人才到運營,從運營到客戶,從客戶到財務,幫助創業者將第一桶金收入囊中,從而找到立足之地。設計好了再上路###第一章設計好了再上路
不論你創業的初衷是什麼,既然下定了決心,就都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創業夢想的實現要以係統的計劃作為依托,在創業之前製訂創業經營計劃是必不可少的。1.想清楚了再行動 → 下決心
薛蠻子,天使投資人,UT斯達康創始人之一。每次見創業者,他都會“拷問”對方:“你覺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創業之前你想清楚了嗎?”對自己的這種習慣,他是這麼解釋的:“中國人太聰明了,借助一些小伎倆的機會也很多。要想創業,得將別人想不清楚的事情想清楚才行。”作為成功的創業者,經常有人上門請教他。但他所在意的是,在雙方交換了名片之後,那個準備創業的人能否在3分鍾之內將事情講清楚。“很多創業者都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他進入某個行業純屬偶然。一個親戚、一個哥們兒、一個女人,都能將他推到某個行業。然後他像被打了雞血一樣,想都不想,就稀裏糊塗地創業了。做得好或許還能盈利,做得不好就很容易賠得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