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就是那老道士一番話,讓他想起姑蘇城中的傷心事,竟險些拋家歸隱。現下想起來他實在後怕,由此也愈發感激代鈺,又見林如海風姿超逸、心中仰慕不已,便再三邀請林家一家到他家小坐飲茶、休憩一番,以作感謝。
林如海聽得這甄費也是姑蘇人士,竟是自家同鄉,且言談舉止溫文有禮、似乎也是個飽讀詩書之人,加上他方才的那場“見義勇為”,不由得便又對他增添了幾分好感。
此時見到他誠心相邀,加上時間也的確不早,便欣然同意,帶著賈敏、代鈺和默玉母子三人並幾個家人一路,到封家歇腳。
到了封家之後,甄費又喚了老妻封氏出來見禮。
這封氏年屆四旬,卻也情性賢淑,深明禮義,聽得自家老爺險些當街出家、幸而被林家小姑娘一席話驚醒之後,封氏一陣後怕,繼而對代鈺一家感激涕零。隻是再三道謝之後,她看著代鈺在旁,竟不知道怎地忽然掉下淚來。
林如海和賈敏不解,甄費卻歎息了一聲道:“此事說來話長,拙荊想是看著貴女公子,想起了自家苦命的小女來了。”
林如海和賈敏大感驚異,卻見甄費的眼眶也紅了,半晌才緩緩開口,將此事的原委一一道來。
原來,這甄費和封氏兩人子嗣上也不旺,年屆半百,僅有一女,名喚英蓮。誰料這女兒如珠如寶似得養到了五歲,竟於元宵節被人拐了去,至今已經有三四年,百般尋找、杳無音訊。兼且甄家姑蘇城內舊宅,因旁邊寺廟炸供走火,一夜之間給燒了個精光,甄費無奈之下才攜妻投奔到大如州嶽丈處,暫且安身,以圖尋到女兒,再做打算。
誰料今日遇到這老道士,一番話便叫甄費憶起舊事,登時心灰意冷起來,一時間竟險些看破紅塵、萌生去念,實在可歎。然經代鈺那席話一提醒,他倒是又想起了自己的愛女之心,幡然悔悟之下,此番定然是不會放棄,要繼續尋訪了。
林如海和賈敏聽得這話,不由唏噓不已,各自安慰了甄費並封氏幾句。因快到用飯時分,甄家兩夫婦便收斂了情緒,恭恭敬敬地預備待客。
雖然屋子陳設簡陋,但飯食卻很豐盛,顯然是用心準備、誠摯待客的意思。
甄家夫婦並林如海一家愉快地一起用了餐,正準備再喝茶閑聊片刻,卻不料門外忽然傳來一個老人粗鄙的吼聲:“成天介不務正業、吃酒空談,真真不善過活,隻一味好吃懶作,多早晚尋個正經事做,才不枉我嫁了女兒與你一場。”
聽得這話,甄費麵色一白,便是封氏麵上也訕訕的。林如海和賈敏自然不好多問,然而卻也不便再久留,隻匆匆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辭。
隻不過林如海此前聽得甄費講述其遭遇,十分同情,現在見他有如此窘境,也是十分不忍。再見到他於如此困境之下,屋內仍擺滿了書籍,可見也是個嗜書如命的人,便又起了些愛才之心。
臨行之時,林如海借機又考問了甄費幾句。這甄費果然也是個飽讀詩書之人,兩人言談甚歡。林如海有心幫扶這位同鄉一把,兼且因他新赴任不足一年,那知府衙門中現下也的確有些人手不足,故此他便幹脆尋了個空子問了甄費一句,是否想到揚州府做個知府幕友。
甄費猶自未反應過來如何話題便就轉到了做揚州知府的幕友上頭去,抬頭見他這位林世兄看著他微笑不語,心中倏然明了起來——那位本年才上任的知府太爺,可不正是姓林的。
他心中一動,想著自己在嶽丈家窩了這麼久,也的確太過懶散,若是在知府座下效力,不但是個正經營生,還可借著州府之力繼續尋訪英蓮。
最重要的是,這一位林知府,脾氣秉性都很對他的胃口,有這樣的主家,做個幕友,也是極好的。
故此,他半點都沒有猶豫,朝著林如海躬身施禮道:“士隱願從今日起侍奉老爺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