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一、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

最好的咒語,不是那種用梵文所著,嘔啞嘲哳繞口的古文字,也不是那種泛濫無比,貼在電線杆上的幾字真言,而是一經傳唱,讓你忘也忘不了的婉轉旋律。

諷刺的是,這種咒語不多,也不常被人注意。

陳教授是研究世界文化的翹楚,他旅行眾多國家,鑽研稀奇古怪的咒語,有一天,在英國史特拉福小鎮的旅社,他遇到了一件讓他頗感興趣的事情。

深夜,在他住的旅社牆壁後,有一個嬰孩不住啼哭,而且是用一種極為古怪的發音方法,就像是脖子被掐住,僅留下半口氣的那種倒抽似的哀嚎,在如此靜謐的夜晚,聽起來十分淒涼。

就在嬰孩啼哭了一、二分鍾後,一股悠悠地女子歌聲傳出,在這歌聲的撫慰下,嬰孩漸漸地安靜了,哭泣聲也慢慢的細弱了下來,直到寧靜無聲。

而這女子所唱,便是鼎鼎有名的「倫敦鐵橋垮下來」隻不過是英文的版本。

這讓陳教授十分好奇,為什麼在這眾人皆知的童謠歌聲下,夜啼的嬰孩竟然會沈睡?

他不得不想到了咒語。

佛家所謂咒語,是以梵文所寫的經典文字,是佛陀所傳的正道,所以後人傳頌,才有驅魔靜心、避邪祈福等效力。

而這麼一首童謠,竟也可讓啼哭的嬰孩停止哭泣,這其中並不單純。

是不是在眾多世人的傳唱下,童謠也具備了咒語般的魔力?

又或是童謠的產生根本就是咒語的延伸?

陳教授非常感興趣。

所以他開始大規模的在書中尋找可能的童謠兒歌、或是風靡一時的打油詩,任何曾經、或現在被人記憶的曲調。

他發現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越是窮鄉僻壤、所流傳的童謠就越多,而越是烽火戰亂,所編排出來安撫民心的曲詞就越頻繁。

這不恰巧應證了「靈不亂則邪不至、咒語頌則天下平」的說法嗎?

回到台灣後的陳教授提出了他的發現,寫成了一篇小論文,但是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久而久之,大家幾乎都把這件事忘了。

直到這一天。

「陳教授,您以前曾經寫過一篇『論世界童謠與咒語』不知道您還記得嗎?」

陳教授在教授完古代符號學後,有一個男同學站在他的眼前,對他說著。

他打量了一下這個男生,留著平頭,穿著襯衫,一副大學新生人的樣子。

「嗯……那是多年前的發表了,你有看過?」陳教授打開茶杯,喝了一口茶。

男孩抓了抓頭:「有,那時候我還是國中生,正好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這篇文章。」

陳教授點了點頭:「沒錯,我是有在雜誌上刊登過部分論文,且修改的較為大眾化,沒有那麼學術般的艱澀。」

男孩:「難怪如此,我就想說怎麼會就這樣就結束了,這篇文章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您原本的論文可以借我看嗎?」

陳教授皺著眉:「可能要找一找唷?怎麼了嗎?」

「沒……沒事。隻是好奇罷了!」男孩囁嚅地說。

「隻是好奇?」陳教授重複了男孩子的話語,但隨即又說,「或許我研究室裏還有當初的稿子,我下次上課拿給你?」

「我,我現在跟你去拿。」男孩扯著衣襟,輕聲問。

「那麼急嘛?好吧,你隨我來。」陳教授心想等下也沒課,也就同意了,「但是我不保證找的到唷,嗬嗬嗬。」

「沒關係。我跟你去。」男孩眼睛突然發亮,陳教授看了覺得有點詭異。

陳教授領著男孩往他研究室走去,這些年來理工學院地位大增,曆史學係感覺沒有出路,似乎也就那麼落寞了下來。不僅研究經費一年比一年少,連學生都似興趣缺缺,不想要認真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