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氣場修習術

作者:〔美〕希恩德瑪

第1章  用交際心理學揭開“氣場”的麵紗

我們一聽到“氣場”這個詞,極有可能有一種莫名其妙、玄而又玄的感覺,因為人們摸不到它,看不見它,而且最為嚴重的是,很多人都想利用它把人們引向形而上學的研究。

其實,“個人氣場”是現代心理學和交際學的一個研究對象。它不僅不玄,而且可以從科學角度加以理解,如果方法得當的話, 還可以加以提高和培養。

我聽說過一個東方故事,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說的就是氣場這回事兒。它發生在中國的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帝(注:曹操生時並未稱帝,但此處與原文保持一致)曹操統一了中國的北方之後,聲威大振,很多部落紛紛依附。其中,一個匈奴國王派使者送給曹操很多寶貝,同時,使者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觀察曹操這個人到底怎麼樣,是不是做皇帝的人才,值不值得匈奴國王依附,於是,使者要求見曹操一麵。曹操覺得自己長得很醜,又很矮,怕壓不住匈奴使者,讓匈奴王覺得自己好欺負而暗懷反心。於是,他就把一個叫做崔瑛的謀士叫來,讓他坐在自己的床上接見那個使者。崔瑛可是一個眉目清秀、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的人,而皇帝自己則拿了一把大刀站在床邊裝成侍衛的模樣。

接見完畢,魏王曹操派人去問匈奴王的使者,覺得皇帝這個人怎麼樣。使者說:“皇帝很漂亮,也很有風度,可是我覺得皇帝的衛士——床邊拿著大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心理學和交際學中的“氣場”

如果你問什麼是氣場,心理學家會告訴你,氣場(atmosphere)就是感覺(feeling),交際學家會告訴你,氣場就是影響力(influence)。這兩句話對,分開說卻不完整。

兩個人相互接觸,一方總會給另一方某種感覺,所以前者身上肯定有什麼東西,能夠傳達給對方某種信息。這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理解“氣場”:我們把人們身上的這種東西,這種給別人感覺的東西,稱為氣場。所以,心理學上的氣場就是人們給他人感覺的來源。

而從人際關係學來看,氣場就是用來影響他人的能力或兩個人或多個人能否和平共處的能力。

從氣場的本質講,它來源於心理與身體的整體狀態,氣場是人們給他人感覺和影響力的身心狀態。

氣場因感受者的存在而存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這個概念就不成立了,這種東西就不存在了。為了形象地表達,人們通常以每個人為圓心、以一米為半徑畫一個圓,來代表個人的氣場。但是, 請牢記這個事實:這個圓本身是不存在的,它隻存在於人的想象和文字之中,以免我們進入形而上學的誤區。

氣場是可以操縱的

人們在一起的時候,就仿佛有不同的“場”在層層疊疊地相互交纏著。兩個人相互接觸的時候,從氣場角度講,無外乎這樣幾種情況:第一,互相抵觸;第二,互相吸引;第三,A覺得B不錯,而B卻不喜歡A。這就涉及到氣場的性質問題:是吸引力還是排斥力。

我們將在第七章論述如何改變氣場的性質,讓它充滿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

氣場可以很強也可以很弱。很多讓人一看就特別討厭的人的氣場雖然性質是負麵的,發出的是排斥力,但是他們的氣場很大;有些人雖然並不能同時影響很多人,但是所有和他深入接觸的人,都覺得他這人很不錯,這樣的人發出的是吸引力,但是氣場很弱。

與生俱來的氣場操控力

沒有一個人的氣場是不可變的,莫說一輩子,莫說十年,莫說一年,就是在每天不同的時候,它也被使用者有意或無意地操控著。正如盡人皆知的一樣,氣場可不是生下來就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