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盡量簡潔通俗。父母答問時要講究藝術性,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盡量簡明、準確、通俗、生動地解答。孩子一般不需要知道最科學嚴謹的答案,用他聽得懂的話語回答就行了。
認同並讚賞孩子。每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時,無論對錯,家長都應該表示讚賞,讓孩子感受到家長也和他一樣興奮、驚奇,從中得到滿足,繼續提問。如果家長表示不耐煩,嘲笑諷刺,甚至貶低問題的價值,就會打擊孩子提問的熱情。
不要說“不準問”。無論你此時多心煩,都不要說:“不準問!”即使在成年人看來非常可笑的問題,家長也要耐心回答,因為隻有保護和提高孩子提問的興趣,才能使他們的思維更廣闊、更自由。
以答引思。有些提問有多個答案,如果以一概全,簡單作答,是不科學的。家長應該向孩子提問,用反問、設問等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多角度地看待和分析事物。父母巧妙啟發,拋磚引玉,能點燃孩子的思維火花,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能力。
切忌不懂裝懂。孩子問的有些問題父母一時之間難以回答清楚,這當中有的是父母知道其大概,但不知道怎樣回答才能簡潔明了,讓孩子容易理解;還有一種就是父母本身也不知道答案的。對於這類問題,父母應該查找資料後再給孩子答複,切忌不懂裝懂,胡亂回答。父母還可以教孩子怎樣尋求答案。例如,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來看書找答案,這能讓孩子知道書是有用的東西,從而引發孩子對書的興趣。有些問題如果可以通過觀察來解決,那就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和思考來得出答案。比如孩子問,“螞蟻要把米搬到什麼地方去呢”,那你就讓孩子觀察,看看最後是怎樣。
4.藝術地回答孩子的性提問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問過——
我是從哪裏生出來的?
為什麼爸爸站著尿尿,媽媽卻坐著尿尿?
性病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強暴?
憑什麼班級裏的女生可以有時候不上體育課?
安爾樂是幹什麼用的?
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睡在一起,而我卻要自己睡一個房間?
失身是怎麼回事……
當你聽到孩子的上述問題,是否曾經——
吃驚:良好的家教卻培養出如此“下流”的孩子。
震怒:大聲嗬斥孩子學習不上進,偏偏想這些烏七八糟的問題。
尷尬:不知道該怎麼辦,隻好麵紅耳赤地對孩子說:“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的。”
推托:告訴孩子:“這種問題,不要來問我!”
欺騙:對孩子一本正經地說他是山上撿來的或者是石頭裏蹦出來的。
其實,孩子提出這些問題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想想你自己小的時候吧,不是也經常有很多難以啟齒的問題在心裏徘徊嗎?你不是也很想問問父母嗎?為什麼始終沒問過自己的父母呢?因為你害怕,怕別人罵自己不正經,隻好壓抑著好奇心,稀裏糊塗地長大。
那麼,麵對孩子的性提問,父母該怎麼回答呢?
有些父母在孩子提出問題之後,覺得孩子還小,未必能理解自己的解釋,於是就用一些兒童話語,或者是民間常用的俗語來回答孩子的問題,如把“屁股”稱為“屁屁”,把“陰莖”稱為“小麻雀”等。用這些詞語對孩子作解釋,不能給孩子科學的性概念與性知識,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性還是神秘的事情,或者性是很不好的事情。因為他會從成年人躲閃的話語中感受到你心中的忌諱。因此,父母要用科學名詞來解釋孩子的提問。
當兩三歲的男孩指著生殖器天真地問父母“這是什麼”的時候,父母的正確態度應是自然地告訴他:“這是你的小雞雞。”有時候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徹底地掌握有關性方麵的知識和學問,而僅僅是為了達到糾正孩子性心理方麵的問題,使他不會形成錯誤的性觀念和態度。
父母的態度應該像告訴孩子哪兒是耳朵、哪兒是眼睛那麼自然。故弄玄虛、大驚小怪的口吻和表情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難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恥感。當孩子問這類問題的時候,他並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隻不過是想知道正確名稱而已。